方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方圓 歷史 第1張

禪意|養生|音樂| 生活

方圓 歷史 第2張

方圓 歷史 第3張

點擊下方播放器收聽

方圓 歷史 第4張

做人:內方外圓

老祖宗的做人智慧就藏在一枚銅錢中。

銅錢圓形,內部是一個方孔。做人應當像銅錢一樣,內方外圓。

清代乾隆年間的紀曉嵐認為,做人要「處世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為人謙和」,其實這就是對 「內方外圓」的解釋。

「內方」是指做人的棱角,做人有原則;「外圓」是指與人相處的圓潤和機巧,與人相處的靈活性,乃是處世之道。

「外圓」,是為了減少阻力,是方法;「內方」,是立世之本,是實質。

方圓 歷史 第5張

如果一個人過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只方不圓,必將碰得頭破血流,處處有礙。

但是如果一個人八面玲瓏,圓滑透頂,只圓不方,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占便宜,也必然會使別人心生疑慮,處處提防,最終將眾叛親離。

在《資治通鑒》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宴席之上,魏王問文武百官:「你們說我是明君呢,還是昏君呢?」

方圓 歷史 第6張

大多數的官員都是趨炎附勢之人,紛紛說:「大王當然是一代明君了。」正當魏王飄飄然時,問到任座,正直的任座卻說:「大王是昏君。」

魏王如被潑了一盆冷水,問:「為什麼這樣說?」任座回答說:「大王您獲得了勝利,攻下了城池,沒有按功勞分給您的弟弟,而是分給了您的兒子,可見您是昏君。」

魏王大怒,馬上下令,將任座趕出去聽候發落。接著問下一位臣子,這位大臣說:「大王是明君。」魏王心中暗喜,忙問:「為什麼這樣說?」

方圓 歷史 第7張

這位大臣說:「古人經常說,明君的手下多是些直臣,現在大王手下有像任座這樣的直臣,可見大王是明君!」魏王聽後,立刻把任座重新請進來赴宴。

大多數官員是「只圓不方」的人,沒有原則,沒有操守,屬於世故小人;任座則是「只方不圓」的人,說話不看場合,讓對方下不來台,這樣的人難免受到挫折,甚至殺身之禍;那位大臣就是「內方外圓」的人了,既沒有抵觸對方,又幫別人化解了矛盾,讓對方很受用。

方圓 歷史 第8張

做事:隨方就圓

水沒有固定的形態,在方形的容器里就是方的,在圓形的容器里就是圓的,這就是「隨方就圓」。

「隨方就圓」作為古人做事的智慧,指的是當方則方,當圓則圓,既勇往直前、堅持原則,又靈活變通、圓融自如。

北宋蘇東坡早年也是渴望做些「達則兼善天下」的事情的,無奈一生多次被貶謫,所做事功有限。

方圓 歷史 第9張

有一次蘇東坡拍著肚子問家人:「你們說,我這肚子里都是什麼?」小丫鬟說是詩文,小書僮說是學問。蘇東坡都搖頭。這時侍妾朝雲笑道:「我看老爺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東坡確實是不合時宜的人。當王安石做宰相進行改革時,他是反對派,寫詩諷喻改革中的問題,於是被打擊,被貶官。

若干年後,司馬光做宰相,全面否定王安石。蘇東坡卻站出來說王安石的政策並非一無是處,有些是可取的,於是又被打擊,貶到了海南島。

方圓 歷史 第10張

蘇東坡自稱「黑白太明,難以處眾」,他獨立思考、個性強、情緒化、天真、率直、憂國憂民、疾惡如仇、遇不平事則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這種性格決定了他只能成為偉大的文學家和藝術家。

晚清的曾國藩則是另一種情況,他在給弟弟的書信中吐露心聲:「腹中雖也懷些不合時宜,卻一味渾含,永不發露。」

曾國藩同樣對於很多官場風氣深惡痛絕,但是「勢之所處,求退不能」,面上還是要隨大溜,一個不字也不講。

因為曾國藩能「隨方就圓」,所以做事成功,成為有大事功的人物。

方圓 歷史 第11張

一根筋,認死理,鑽牛角尖,事事計較,處處摩擦,往往只會碰得頭破血流,一敗塗地。只有「隨方就圓」才是智慧與通達的成功之道。

在現實生活中,不能「隨方就圓」,就像是四處棱角、靜止不動的「口」字,缺失了機動靈活,死板遲鈍,難以成事。

善於做事的人,會把那「口」字變成圓圈,留下一個圓滿的結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後只會留下一個缺口。

方圓 歷史 第12張

禪意 |養生 |音樂 |生活

視頻

方圓 歷史 第13張

方圓 歷史 第13張

圖文綜合自網路 版權原作者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