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在上海的這十張桌布上,諾獎得主們為人類未來打下草稿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0月31日下午,數十名諾獎得主,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分組討論環節,以「科學與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分組討論環節將在場的科學家們一共分為十組,每組由1-2位頂尖科學家和8-10位青年科學家組成。與青年科學家們共議人類未來的頂尖科學家包括: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特·胡貝爾,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瑟夫·泰勒,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2008年沃爾夫化學獎得主艾倫·巴德,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亞利耶·瓦謝爾,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克·萊維特,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和梅·莫索爾,2015年圖靈獎得主馬丁·赫爾曼,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鄧肯·霍爾丹,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阿希姆·弗蘭克等。

論壇主辦方相關工作人員在會後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這次分組討論只準備了記號筆,特意沒有準備紙,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夠一起在同一張桌布上寫下討論的內容。

會後兩位科學家依然在桌布上寫寫畫畫。 圖: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徐路易 攝

在這場展望人類和科學未來的頭腦風暴後,澎湃新聞記者有幸記錄下這十份珍貴的「草稿」,並挑選了部分內容共賞之。人工智能、氣候變化、醫學突破等問題仍然是科學界關注的核心,同時強調快樂、好奇心和不怕試錯,也是科學家們一貫的態度。

坐在5號桌的兩位頂尖科學家是「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的物理學諾獎得主霍爾丹,和 「給複雜化學體系設計了多尺度模型」的化學諾獎得主瓦謝爾。霍爾丹在桌布上寫下了一個物理公式,隨後寫道「人類在未來100年將面臨的問題」,包括:1. 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化使得我們有必要種植適應新環境的轉基因作物,2. 或許能夠用實驗室培育的蛋白代替人們對肉(牲口)的需求,3.海洋環境——塑膠污染對魚類來說是很大的問題,未來我們可能需要在淨水中設漁場,4. 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在慢慢顯現,希望科學也能慢慢找到適應這些問題的方案,5.抗藥性

過了一會兒他又寫到:責任,和平與發展,綠色能源。並在第一點後旁邊補充了「太陽能,更少的車(自動駕駛、共享)」。

霍爾丹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即便現在有人反對,由於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得土地污染、耕地面積日趨減少,因此未來轉基因作物仍是大勢所趨。

「總有一天我們需要在沙漠里種谷物的。」霍爾丹表示。

另一邊的瓦謝爾則畫了一個時間軸,時間軸在2100年的點上寫著「病毒」,再往前的時間點是2*10^6,最終太陽消耗光了所有氫元素,膨脹變紅巨星。在時間軸下面寫著「問題」,包括,由於污染將會使得人們的能源消費從柴油向核能、太陽能發展;抗藥性;戰爭尤其是互聯網戰爭;其他問題包括水資源、森林面積、金融等問題。

「非對稱加密創始人之一」 的圖靈獎得住赫爾曼,和「首次確定光合反應中心的立體結構」的化學諾獎得主胡貝爾所在的小組,用非常規整的思維導圖描繪了國際合作的前景,包括是否應該有一個「世界政府」,和平問題,食物、能源、環境,自動化,人工智能的安全,實驗的可復制性等。

生理學和醫學界的科學家們,則從生物工程和醫學的領域出發,思考人類的未來。比如這張桌布上寫著:「每年1%」,基因編輯,區域的決定可能產生全球性的影響,改變星球的「基因庫」,公共意見問題——以「轉基因作物」為例,不要害怕犯錯、從錯誤中學習,基礎研究的重要性,MRI:從物理到生物醫學,科學足矣,要有耐心。

圍繞著生理學和醫學,這張桌布上留下的討論痕跡包括傳統中藥、西藥,以及CART細胞療法等當下熱點,同時人工智能對藥物研發也會產生影響。

提到人工智能,有小組專門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展開了討論。這張桌布的一角上寫著:人類很難去提升大腦的能力;應將人類大腦和人工智能相結合激發出更多創造力;神經元等等。

同一張桌布的另一邊則寫著:聯繫;人類的大腦是不準確的;人工智能會有被作為戰爭武器的風險;「個人化」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應將人工智能與大腦相結合;記憶:繼續訓練;藥物,心理疾病

有的小組關心人類的未來,回歸生活的本質。比如這張桌布上寫著:快樂的要素(1)食物,(2)衣服,(3)不必為了誰工作,(4)朋友

有些桌布上留下的內容則是非常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比如這張桌布上寫著:「教育和創新,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還有科學家們在討論中向年輕人分享了做科學的態度。這張桌布上寫著:樂趣;要好奇要勇敢;好奇、專注、勇敢。

「也許有一天,這些桌布會被送進人類歷史的博物館里予以珍藏。」在這場青年科學家論壇結束時,主持人、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