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醫生的安慰有時比一張處方更管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觀點 | 醫生的安慰有時比一張處方更管用 健康 第1張

作者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內科副主任 周福德

編輯 | 吳施楠

來源 | 搜狐健康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醫生有三件寶——語言、藥物和手術刀」。他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醫生的語言在診療工作中具有相當積極的作用。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刻著的「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也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醫生的工作內涵和醫療的局限性。

醫學發展至今天,大多數疾病還是不能被治愈的,醫生在診療工作中給予患者更多的是幫助和安慰。改革開放40年來,大陸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持續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人民對健康的需要同醫學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實施過程中,加強人文關懷對促進患者康復中可能會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其中醫生的安慰也是治療的一部分,應引起醫生的重視。

記得在上初中的時候,由於自己吃飯不規律,經常會發生胃痛。母親就帶我去醫院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去看病。老中醫面帶微笑地看了我的舌頭、號完脈之後,他告訴我:「不用擔心,吃7副湯藥病情就會好轉了」。

7天之後,我如約而至,他看完病之後告訴我:「你的病好多了,中藥治療疾病起效慢,但可以去根,再服3個月的藥物就可以好了」。他說的真對!從此,我再也不犯胃病了。

做了27年醫生之後,我回憶起這位老中醫給我看病的經過時發現,他對我說的話一半以上都是在安慰我。老中醫的安慰對我病情的康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7年前,我在接診一位患有澱粉樣變性腎病、腎病綜合征的患者時也給予了很多安慰。患者做完治療後到我的門診復查。當時,她的身體極度虛弱,不能行走,需要家屬用輪椅推入診室,浮腫、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等表現一點都沒有好轉。

復查後,她問我:「醫生,我的病還能好嗎?」我告訴她:「能好。」她接著又問:「多久能好?」我答:「2年」。

在這之後,她按期來找我復查。不過2年之後,她的病情還沒有好轉的跡象她又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我依然回答:「能好,還需要2年」。

令人驚喜的是,4年之後,她的病情開始好轉了。她來復查時,不再需要家屬攙扶。6年之後,她的病情有了更大的好轉,可以自己做公車車來醫院看病了,血白蛋白已經完全恢復正常、腎功能也維持正常。

我們都非常高興。高興之餘,我深深地體會到,7年前對她的安慰起了作用。所以,有時候安慰也是一種治療方式。

通過自己的治病經歷以及從醫經驗,我深刻地感覺到醫生的語言、醫生的安慰對患者病情康復的重要作用,我在看每一位患者時都會給予一定程度的安慰,我相信,安慰可以提振患者的意念和信心,促進其病情康復好轉。

觀點 | 醫生的安慰有時比一張處方更管用 健康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