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盤和林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 7月19日報導,為了維持高級品牌形象,避免降價或打折出售,英國奢侈品牌巴寶莉將去年一年未售出的價值2806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47億元的庫存衣物、飾品等採取焚燒處理。
據相關人士透露,巴寶莉至今已經銷毀了近8億元的產品,從中不難看出近幾年巴寶莉的情況也並不樂觀。2016年,巴寶莉經歷了高層動蕩,飽受詬病的CEO貝利被炒魷魚,董事長莊倍思也受到牽連,公司的股價也縮水了五分之一。之後,貝利採取了一系列削減成本的措施以及進行了品牌整合調整,但收效甚微。再加上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巴寶莉所需要進口的原材料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這個走在奢侈品前列的名牌,竟然選擇了與消費者的期望背道而馳的道路,以極端手段去庫存。
其實受到奢侈品市場寒冬的影響,焚毀產品的奢侈品品牌不止巴寶莉一家。同樣採取付之一炬方法的還有LV,而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則將退換產品進行裁剪處理,運動巨頭耐克曾經也爆出過將庫存運動鞋毀壞後處理。瑞士奢侈品公司厲峰集團則是將手表回購,拆借完貴重配件後也進行銷毀處理。
奢侈品牌焚毀產品,我們可以從經濟學角度來解釋。奢侈品之所以被眾多資產充裕者接受,是因為該品牌的歷史底蘊,貴重的原材料和手工程度較高的生產水平賦予了產品貴族氣息,而高昂的價格更是為擁有者與普通消費者之間劃清了界限,滿足了產品購買者的精神和物質需求。
而當奢侈品出現大量庫存,需要處理時,如果採取低價處理的方式的話,根據奢侈品需求價格的獨特關係,隨著價格的下降,需求非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因為一些需求者看中的就是高昂價格所帶來的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所以,一些奢侈品牌為了保證自身產品的珍貴性,滿足品牌擁護者的精神需求,寧可將庫存銷毀。
但是,我們需要清楚一點,消費者為自身的精神需要買單終究是有限的,跟時尚有關的奢侈品,注定最終需要走在時尚的前列才能代表購買者的身份,與其執迷於粗暴處理庫存,不如像其他的奢侈品品牌一樣,選擇適度減少銷售門店,合理管控產能,科學設定銷售價格,引導傳統管道與電商接軌,完善銷售模式,然後更多的關注於如何引領時代潮流,打造時尚爆款,這樣才能對公司的品牌有更加正面的影響,否則,逐步減少的品牌溢價一定會慢慢消磨消費者對於其產品的信心。
不僅僅如此,巴寶莉的焚燒行為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更是激起了民眾的抗議。在衣物,皮具制品以及部分飾品中,都存在著不同成分的化纖成分,而這些成分在燃燒之後,會產生致癌物擴散在空氣中,而如果總體燃燒不夠完全的話,那麼會產生三四苯並吡,同樣嚴重危害自然環境和人類的安全。
巴寶莉採取什麼方式處理它的庫存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處理手段對環境、社會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那麼它應當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根據經濟學中的外部性理論,造成負外部性的個體應當付出更多的成本用於抵償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樣才能讓更多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最後,巴寶莉焚燒巨額衣物、飾品和香水的行為,並沒有對該公司產生什麼正面影響,反倒激起社會一片鄙視討伐之聲,該公司公告所解釋的「不將產品銷售給錯誤的人」的言辭更是引起公憤。畢竟,奢侈品的地位與榮耀是消費者所給予的,消費者決定了該品牌的溢價究竟值多少,而不是相反。
竊以為,巴寶莉等奢飾品採取焚燒手段來清理庫存,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是基於特殊的價格需求管理的正常行為,但對於品牌等而已並非理想之舉,甚至激起了公眾的批評,即便從環保等角度出發,也應該選擇更為妥當的方式進行處理。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