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和珅協助,乾隆的私房錢都從哪兒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gjrwls)

作者:劉勃

乾隆是一個高明的皇帝,和李後主、宋徽宗們比,他藝術品位的差距有多大,政治才能優勢就有多大。

在各路影視劇的塑造下,乾隆吃喝玩樂的形象被不斷強化。乾隆確實不是個禁欲的皇帝,也不想扮演那樣的角色。儒家經典本來就不提倡清教徒作風,《孟子》裡就羅列過古代聖王貪財好色的事例,但只需要「與民同樂」,就不但不是污點反而是親和力的體現。自幼熟讀聖賢書的乾隆,當然深知這一點。

所以,作為一個努力打造完美統治者人設的皇帝,為自己的奢侈生活辯護的時候,一定會強調,自己花的,都是「內帑」節省出來的錢。

就是收藏錢財的府庫的意思,內帑是皇帝個人的金庫。這牽涉到一項古老的制度。漢代的九卿裡,有大司農,也有少府,都管錢,區別是「大司農供軍國之用,少府以養天子也」。就是皇帝花錢,也要受限制,屬於「軍國之用」的預算,皇帝不能隨便挪用於個人消費。

這套規則,當然很難完全貫徹落實,但只要存在就表明了一個姿態。

清代,戶部管國家開支,內務府則服務於宮廷。當然,戶部有責任每年都撥一定數量的經費給內務府。乾隆很貼心地進行了一次改革,裁汰了若干冗費,之後每年戶部撥給內務府60萬兩。

60萬兩是一筆巨款,但乾隆盛世的年收入4000萬兩以上,而乾隆動輒是千百萬兩白銀的開銷,相比之下就顯得非常有限了。乾隆三十四年,皇帝從內務府調100萬兩白銀給戶部保存,並說,如果戶部也不缺錢,那就拿去用於雲南的軍需吧。

那麼,內務府的錢,從哪裡來呢?

除了和珅協助,乾隆的私房錢都從哪兒來? 歷史 第1張

▲乾隆朝服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常規收入裡的花樣

皇 莊

清代國家的財政收入,第一是地丁錢糧,內務府如果直接插手這項收入,那就屬於吃相過於難看。不過皇室本身擁有大量的土地,也就是所謂「皇莊」,自然歸內務府管轄。

乾隆一朝,也正是皇莊的鼎盛期。北京附近的所謂「畿輔皇莊」。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達到28594頃44畝,是整個清代的最高峰。

這些莊園不向國家納稅而僅為皇室服務,向內務府繳納正項錢糧和各種雞零狗碎:鵝、雞、鴨、鵝蛋、雞蛋、鴨蛋、紅花、燈油、掃帚、麻繩等件,顯然它們承擔著供給宮廷基本消費的職能。

鹽 業

真正讓內務府獲益巨大的,是食鹽行業

清代對食鹽行業,是嚴格實行國家壟斷的,所以銷售價格,可以和產鹽成本脫鉤,絕對暴利。鹽商成了巨富的代名詞之外,官府當然也就可以收取巨額的鹽稅。

第一是正稅之外還有許多雜稅浮費。雍正年間,曾經大力加以革除,如湖廣地區的「匣費」,當時的規定是12萬兩。但到了乾隆五年(1740)就增加到了24萬兩,到了乾隆中期更增加到60萬兩。

這些收入當然就大量流入內務府了。

第二,鹽商要拿到經營許可和配額,也就是所謂「鹽引」。

由於賣鹽是暴利,所以鹽引本身非常值錢,《儒林外史》裡就寫到,鹽商們聚在一起,喜歡聊的,就是鹽引(俗稱窩子)價格的漲跌。

有些老資格的鹽商,拿到鹽引之後,自己根本不從事販運銷售,把鹽引轉租給別人,就可以獲得巨額收益。

而通過這種方式獲益最大的,不是其他任何人,正是內務府。誰擁有的鹽引能夠比內務府,也就是皇帝本人更多呢?所以內務府只需要鹽引租給鹽商,白銀就滾滾而來。如著名的皇商山西范氏家族,曾經向內務府交納「引窩銀」64萬餘兩,換取世襲販鹽的特權。

而長蘆鹽商王惠民父子,在乾隆十九年被發現「一銀兩抵」,即把上繳戶部的稅銀,同時充作應繳納給內務府的利息。統計下來,短短數年間,他少交的銀子,就達到35萬兩之巨。要是所有從內務府拿鹽引的商人要繳納的金額加起來,就非常驚人了。

第三,不管是不是從內務府拿到的鹽引,鹽商為了保住自己的特權地位,還經常向內務府借錢。

跟皇帝借錢的實質,反而是送錢給皇上花。

如乾隆十三年,皇帝向兩淮鹽政提出:內務府有盈餘的銀子,存在兩淮運庫,應該產生相應的利息。朕東巡需要賞賜扈從,請送五萬兩過來,並且以後每年都要如此。兩淮是全國最大的產鹽區,兩淮鹽政也是最大的肥缺,所以對皇帝的這個要求,當然沒有任何搪塞拖拉的理由。

除了和珅協助,乾隆的私房錢都從哪兒來? 歷史 第2張

▲銅鍍金鎛鐘,清,內務府造,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鎛鐘是宮廷雅樂的重要樂器,多見文字記載,實物至乾隆朝才得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關 稅

所謂榷關或者常關,是指古代征收商品通過稅——不論是國內貿易還是出入境貿易——的地方機構,關稅是乾隆中後期的第三大稅收來源,年收入是四五百萬到七八百萬,約占國家總收入的12%。

從宣傳口徑上說,關稅是「取商賈之纖微,以資軍國之需」。榷關的官員和鹽務系統一樣,內務府包衣占據主導地位。各榷關或者派專人管理,或者有封疆大吏兼管,但無論採用哪種形式,往往和內務府都脫不了關係。

如滸墅關由蘇州織造兼管,西新關由江寧織造兼管,北新關由杭州織造兼管,而這江南三織造,實際上是內務府的隸屬機構。再如油水最豐的常關,近則如北京的崇文門,遠則如廣東的粵海關,都是牢牢控制在內務府手裡的。

除了和珅協助,乾隆的私房錢都從哪兒來? 歷史 第3張

▲《康熙南巡圖》之蘇州滸墅關,清,王翬等作,絹本設色,縱67.7公分,橫2200公分,現藏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博物館。滸墅關是清代前期全國最重要的稅關之一,關稅盈餘一部分交內務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榷關鹽政的另一個類似之處是,各種陋規遠遠多於正稅。雖然官員們首先考慮的往往是自己從各種苛捐雜稅中獲益,但源源不斷向內務府利益輸送,也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南方的物資,通過崇文門運入北京。往來的商販,趕考的舉子,進京的官員,也都要從崇文門經過,因為入關往往要被刁難,就產生了各種笑話。如說商民進城,為了省事,都早早在帽簷上放上一點錢,由稅吏自取;如說一位山東的布政使大人進崇文門,因為付不起買路錢,乾脆行李一丟不要了,我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你總不能再跟我收錢了吧?

皇帝從崇文門的關稅裡獲益多少?從他出手賞人的手筆就可以看出來。如大學士傅恒,乾隆十年到二十六年,皇帝拿崇文門盈餘銀賞了他13次,數額達十萬零一千兩。

崇文門是「天子北庫」,與之相對,粵海關則號稱「天子南庫」。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撤銷了閩海關、浙海關和江海關,「口岸定於廣州」,所有與西洋的貿易,都在粵海關進行,史稱「一口通商」。

廣州的官員怎樣對歐洲商人敲詐勒索,歐洲人有窮形盡相的記錄。但與中國貿易誘惑實在太大,他們還是紛紛前來。乾隆曾經多次強調,開放廣州的貿易只是對外國人的一種仁慈,對於中國本身並無意義。不論是當時的商人還是後來的西方學者,對這些說辭都毫不相信。有一種估算,乾隆後期,粵海關的收入每年都有至少85萬兩白銀進入了皇帝的私囊。《劍橋中國史》用譏諷的口吻說:「海關監督功績之大小,視其滿足皇帝私人定額的能力而定。」

貢品的奧秘

以《尚書·禹貢》為代表,很多先秦古籍裡都有地方諸侯向天子進貢的論述,那本是在沒有貨幣也沒有像樣的稅收體系的年代,天子控制地方的一種手段。既然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已經發展成熟,這些手段自然就該淘汰。但相關內容已經被寫進了儒家經典,也就還是被作為一種高尚的傳統被保存下來。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給皇帝送禮顯然是一種資格。有學者梳理總結為:一是宗室親貴,二是中央大員,三是地方大吏,四是織造、鹽政、官差,五是退休高官,六是有文化象徵意義的人物,比如衍聖公(孔子之後)和班禪額爾德尼之類。

皇帝收你的禮物,被稱為「賞收」,本身就是很大的恩典。所以有資格送禮的人都很珍惜各種機會。

本來,每年有三個日子是最重要的。元旦、冬至和萬壽慶辰,元旦(今天的春節)是一年的開始,冬至要舉行祭天大典,萬壽慶辰自然是皇帝過生日,這就是所謂「年節三貢」,但由於隆冬季節可以進貢的物品不如春天豐富,所以冬至的重要性慢慢就不如端午。

乾隆四十四年有一條上諭說,長江流域的省份有端午節進貢的傳統,這是「各因土物之宜,原所不禁」,至於其他地方,就不必在端午節湊熱鬧了。這恰恰說明了端午節各省督撫趨之若鶩,紛紛進貢的景象。

除了和珅協助,乾隆的私房錢都從哪兒來? 歷史 第4張

▲玉質「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璽,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1738年民夫在江蘇寶應縣界首鎮疏通河道時,挖得一方玉璽,立即引起地方官高度重視,隨後由江南河道總督高斌進獻給乾隆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按照儒家經典,應該「任土作貢」,貢品應該是土特產。事實上,貢品中土特產的數量,確實非常龐大。譬如茶葉一項,據《內務府奏銷檔》記錄,就是兩江總督進碧螺春,雲貴總督進普洱茶,浙江巡撫進龍井茶等等。但論到價值,除非東北的官員送兩只老虎,廣東的官員獻兩頭大象之類的個別情況,土貢在貢品中並不居於主要地位。真正值錢的,還是各種金銀、玉器、古玩、書畫、洋貨等等。

那這些東西皇帝收不收呢?乾隆下過很多旨意,責令官員專心辦好本職工作,不必對辦貢的事太過上心,還經常喜歡說,對於貢品:「朕不過酌量賞收,以聯上下之情。」「上下聯情,勢難概斥,伊即奏進,自不得不量存一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也懂保護父親的形象:「督撫等所貢物,在皇考不過賞收一二件。」

也有學者認為乾隆嚴於律己,後來年紀大了,慢慢自控能力變差,收禮才多起來。實際上,早在乾隆十一年,皇帝有一次不收廣東巡撫的貢品,上諭是這樣的:

此次所進之物,甚是平常。前曾降旨將紫檀木小香幾、格架不必再進,此次仍行進來;再琺瑯器皿小瓶亦屬太多,牙花琺瑯盆景俱不成對⋯⋯似此俗巧之物,嗣後不必再進。

這明明是嫌棄禮物檔次太低的意思。又如乾隆十四年的一道批示是:

從前進過鐘表、洋漆器皿,亦非洋做,如進鐘表、洋漆器皿、金銀絲緞、氈毯等件,務是在洋做方可。

是原裝進口,還是國內仿制,皇帝一眼看穿,對山寨貨毫無興趣。而乾隆二十二年(1757),粵海關總督李永標、廣州將軍李侍堯進貢鑲玻璃洋自鳴樂鐘一座,鍍金洋景表亭一座,鑲瑪瑙時辰表二只,乾隆帝的反應就截然不同,「此次所進鍍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似此樣好得多覓幾件,再有此大而好者亦覓幾件,不必惜價,如覓得時於端陽貢幾樣來。欽此。」不但大加讚賞,更是進一步向臣子提出要禮物了。而皇帝的這個偏好既然被臣下所知,大家也就紛紛跟進,西洋鐘表、八音盒之類,因之價格飛漲,那也不在話下。

除了和珅協助,乾隆的私房錢都從哪兒來? 歷史 第5張

▲李侍堯貢紫檀邊金桂月掛屏,清乾隆,縱163公分,寬118.5公分,現藏故宮博物院。曾任廣州將軍的李侍堯以「優於辦貢」著稱,也是一個著名的貪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清朝歷代皇帝都喜歡西洋鐘表,而乾隆尤其突出。今天故宮收藏的鐘表之精美,舉世無雙,這自然也和乾隆挑剔而精準的眼光有關。

鐘表之外,字畫文玩,以玉如意為代表的各種玉器,也是理想的選擇。除了把各種古代的名人字畫送給皇帝,讓他在上面蓋章題字之外,還有一個討巧的辦法是,乾隆的禦制詩文多以萬計,且有到處題字的愛好。地方官用各種珍貴材料製造的屏風、對聯、函冊、扇面,再把皇帝的詩文墨寶鐫寫在上,獻給皇帝。

除了和珅協助,乾隆的私房錢都從哪兒來? 歷史 第6張

▲清朝歷代皇帝都喜歡西洋鐘表,乾隆尤其突出。今天故宮收藏鐘表之精美,舉世無雙,自然和乾隆挑剔而精準的眼光有關。1. 銅鍍金孔雀開屏人打鐘,英國,18世紀。此鐘機械開動時,敲鐘人擊鐘碗報時,在樂聲中牧羊女唱歌,羊吃草,孔雀開屏;2. 銅鍍金象馱寶塔變花轉花鐘,英國,18世紀。上弦後,伴隨樂聲,象的眼珠轉動,鼻子向各個方向伸卷,尾巴左右搖擺;3. 銅鍍金雉雞山石騎士牽馬表,英國,18世紀。這件鐘表由海關采買貢進宮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官員們置辦這些貢品的錢是哪裡來的呢?理論上講,既然貢品是他們和皇帝聯繫私人感情的手段,自然也該私人掏腰包。實際上,各種貢品的價值,顯然遠非這些官員的合法待遇所能置辦,所以為了備下能讓皇帝動心的物品,各種貪污盤剝,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而給皇帝準備禮物,當然也不僅是因為臣子的一點忠愛之心,除了換取更好的仕途外,各級官員借機上下其手中飽私囊,他們在這個過程裡落袋的銀子,價值是送給皇帝的貢品的許多倍,那也不消說得。如前面提到那位給乾隆送鐘的李侍堯,他以「優於辦貢」著稱,也是一個著名的貪官。

議罪銀與抄家

乾隆後期,生活越來越奢侈,宮廷的開支越來越大。但內務府的常規收入卻很難增加。至於收受官員的貢品,皇帝畢竟要臉面,不能做得太過急赤白臉。

所以和珅的出現,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除了和珅協助,乾隆的私房錢都從哪兒來? 歷史 第7張

▲《鐵齒銅牙紀曉嵐》劇照,乾隆與和珅

最晚在乾隆二十八年,皇帝開始以「議罪銀」為手段,懲罰犯了錯誤但仍打算繼續使用的高級官員。乾隆三十三年,剛剛由兩江調任湖廣的總督高晉因為兩淮鹽引案被牽累,自請交吏部嚴加治罪。乾隆批示說,你這情況,吏部無非是對你革職留任,你自己再考慮考慮。高晉遵旨覆奏:「仰求皇上準奴才捐銀二萬兩以贖奴才之罪。

這時乾隆考慮的,主要還是讓官員因為經濟損失而肉痛,從此更加小心辦事。到和珅手裡,卻發現其中有巨大的套現空間。

和罰俸不同,議罪銀是「解交內務府以充公用」的,存放在圓明園和廣儲司的銀庫,實際上是皇帝的私房錢。

和珅之前,議罪銀是和鹽政、織造、關鈔等內務府常規收入一起「報明軍機處以備查奏」。和珅則把議罪銀單獨列出,「分晰繕寫清單恭呈禦覽」,從此,這成了軍機處的一份特殊秘密檔案。所以,盡管乾隆堅持宣稱議罪銀只是偶一行之,「非定例也」,但它確實已經成了一項制度。

開始,罰議罪銀的一般流程是乾隆秘密通過軍機處下詔給相關官員,讓他自己思考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該罰多少銀子,官員於是自認此罪應罰若干萬兩「以贖罪愈於萬一」。乾隆看過後如果覺得合適,就禦批一個「覽」字,如果該官員收到的批示是「再行切實議罪,迅速覆奏」,那就是還得加錢

能做到督撫級別的大員,誰也不會欠缺官場智慧,大家很快就意識到,「自請議罪」既能顯得嚴於律己,又能給皇帝送上實在的好處,簡直一舉兩得。很多人主動要求繳納議罪銀。最誇張的例子,是河南巡撫何裕城,自稱不小心把香灰弄到了有朱批的奏折上,自請罰銀三萬兩。皇帝也覺得這演技過於浮誇,批示說罰一萬兩即可。但是何裕城覺得罰得太少無法心安,堅持奏請先交一萬,其餘兩萬「再仰懇鴻仁,準臣仍行陸續解交內務府充公」

乾隆後期,從中央到地方官員貪污成風,乾隆自己也心知肚明。但反腐第一需要皇帝嚴格的自律,第二需要旺盛的精力掌控一個有效率的反腐團隊,這兩點年邁的乾隆都已經無法做到。事實上,皇帝有時還不免把查抄反腐官員,當作自己增加收入的一個手段。

王亶望是有名的巨貪,乾隆四十六年劣跡敗露被斬首。皇帝特別吩咐,對他一定要細細查抄。結果單是王亶望的浙江任所,抄出來的贓物,就裝了565只箱子

一個月後,這些贓物被送交內務府。皇帝親自開箱查看,原來之前皇帝七十大壽的時候,王亶望送來極其豐厚的貢品,其中有一對玉瓶和一座玉山子,玉料和做工都極佳。但是按照慣例,皇帝對貢品不能照單全收總要退回一些,將之退回。大約是失去的才覺得珍惜,後來皇帝竟對這兩件玉器越想越愛,現在也算是失而復得。

但是查遍所有的箱子,皇帝也沒有發現玉瓶和玉山子,另外,大量的珠寶質量平平,也顯得和王亶望巨貪的名聲,頗不相符。

皇帝開始追查此事,結果一對照抄家冊,就發現王家的財物被人調了包,而進一步追查下去,發現調包的不是別人,竟正是負責抄家的閩浙總督陳輝祖,預料中的,他被賜自盡。

當然,皇帝靠抄家發財,更有名還是乾隆的兒子嘉慶,畢竟乾隆培養的最大貪官和珅的家,是留給嘉慶去抄的。

之後西方文明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牽動著官場裡無數小變局,某些角度看著反而給清政府茍延殘喘的機會。不然按照傳統的王朝周期律,以乾嘉吏治敗壞的程度,清朝都未必能活到20世紀。

本文已取得授權,請勿擅自轉載。如果對文章感興趣,請關注國家人文歷史微信:gjrwls。

THE END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