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我很喜歡讀米宅讀者在文章後的留言。

因為這些留言的字里行間里,流露著思考、探索,流露著探討和尊重。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然鵝,自媒體圈里最熱愛的,不是激發思考,而是兜售焦慮。

恰好最近老家長輩的朋友圈里被一篇文章叫做「農業是怎樣在40年里荒蕪的?(深度好文)」的給「轟炸」了,便一並作答,也是拋磚引玉。

首先要說明一件事,一般說來,一個公眾號直接取名叫做「國政要聞」「天下大事」的,大都是民間票友個人或者商業公司,極少有真正的智囊機構的;其次,一篇文章要在括弧里掛上「深度好文」的,一般既沒有深度,也談不上好文——你什麼時候在米宅的文章里見到過括弧上「深度好文、肝膽俱裂、石破天驚」的?

1

觸動人心的問題往往都跑偏了

我們不妨看看,普通人很容易被哪些恐慌帶跑了節奏?

以下內容引自上面提及的那篇「深度好文」:

• 農民「絕後」。80後、90後的年輕人已經沒有人願意種田,現在還務農的,都是老人和婦女。再過10年,中國可能就沒有農民了,沒人會種田了。

• 大量農田荒廢。現在很多山區的土地已經撂荒,地堰坍塌,復耕困難。而靠近市、縣、鎮的大片良田被 工業園區圈占荒廢。中國土地紅線實際上已經不保。

• 農村荒廢。許多遠離城鎮的鄉村,年輕人進城打工,孩子進城讀書,已經沒有了年輕人,成了留守村,再過幾年,就是無人村。

• 農村打工者進城後,生活艱難,幾代人的積蓄都掏出來買房,大多數人淪為房奴和社會底層。而年輕人經商創業等經驗不足,被騙很多,不少人背上嚴重債務,難以翻身。城市化讓中國農民付出了太高的代價,甚至是幾代人的代價。

• 農產品質量下降,高產量是化肥農藥催生,糧不香,菜無味,化肥農藥嚴重超標,已經是不放心食品。

• 土地被板結毒化,已經種不出合格的糧食,不用化肥農藥,化肥農藥用的不多,也已經種不出糧食。七八成的土地已經是這樣。如果要種出合格的糧食,需要休耕五六年,每畝土地需要投入4萬元。

真的一條條讀下來,不經思考的話真會覺得「觸目驚心」,別說鄉村復興了,這簡直就是帝國主義要用化肥和資本主義套路來亡我之心不死的節奏啊。

如果要寫這篇文章的鍵盤俠來回答怎麼解決,大概率是這樣的回答:

• 農民必須回去種田。

• 農民的孩子必須學著種田,限制進城打工。

• 減少或停止使用化肥……

而很多長期生活在城鎮最底層、除了心理上的優越感之外跟農民並無接觸的鍵盤俠們就會鼓掌擁護、點頭稱是。

回應這樣的人,其實只有一句話:「制定這樣的政策,然後你去做農民,這樣種地,讓你家孩子也這麼種地,好不好?」

他們一定會連連擺手,「我是城里人呢,使不得,使不得。」

他們其實也曉得自己不去,更不許自己的孩子去,何也?

他們提倡的這一套沒有收益、不可持續。

2

安全是誰的神聖職責?

糧食安全涉及到國計民生,涉及到民族存亡,所以只要是提及起來,那就必須要高度警覺,高度重視——已經有許多年,中央每年的1號文件似乎永遠都是聚焦於「農業」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糧食安全是一項神聖的職責和事業。

客觀說來,任何一項神聖的事業都有成本和收益,都有埋單的和受益的。

城鎮居民提出一堆高高在上的要求,然後讓農民兄弟們去承擔全部的成本、壓力和犧牲,來確保全體國民的糧食安全,拿屁股想也知道不可持續。

僅僅以化肥一事為例。眾所周知,中國農業的產出豐盈,和化肥的使用有直接的關係。

問題是,美帝以及其它農業大國產出的豐盈,一樣和化肥使用有直接關係啊!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中美兩國糧食產量和化肥用量

所可以區別者,無非是美國化肥用得有節制一點,而中國農業在大量使用化肥之後顯然已經開始遇到邊際效應了——進一步的增加化肥用量很難帶來更高產出。

為了土地質量、為了綠水青山,好像就得嚴控或停止化肥使用。但隨之而來的,幾乎必然就是產量和質量驟減的局面。請問那些痛恨化肥的吃瓜群眾,大家是願意勒緊褲腰帶共克時艱少吃點呢,還是願意自己多掏錢去承受因短缺帶來的價格上漲呢?

反過來,有幾個人考慮過,為什麼農民會如此迫切的「求糧於地」,導致大量、重復的使用化肥呢?難道不正是因為農民可供選擇的致富選項不夠多、農村資源無法快速流轉到更高效的領域麼?

至於那些天天擔心農業人口流失的,不妨再看看另一張圖。

2014年,美國有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下圖那些深色的小區縣里。換言之,在遼闊的農業地區,其實人口的數量相當的稀少。而正是那些相當少的美國農民,撐起了一個現代化的農業大國。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所以,數量不是最核心的問題。

真正的核心問題是「先進」和「落後」的區分。

許多搖旗吶喊的人大抵都沒有仔細計算過,他們只是簡單的「既要」「又要」,而且都是指向農民群體。自己站在岸上唱歌喊口號,鼓勵別人在水田里撅著屁股插秧,嘿嘿,就是如下形象咯。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到田間地頭給農業鼓勁

神聖的職責是全體國民來共同擔負的,要麼出力,要麼出錢,至於兌嘴,還是禦免了吧。

3

效率和效益才是真正的安全

念書少的人總是想著要彎道飆車、趟出一條鬼子走不出來的路。

然鵝,有一種東西叫做「客觀規律」,是杠不過去的。

我們先看看和自己差不多的老朋友們——金磚國家,看看人家的經濟發展分布,可以發現都是高度聚集的。圖中紅色的高峰表示經濟體量的聚集。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我們再看看美國和津巴布韋,發現居然也是高度聚集到幾個紅色峰值區域,而大部分地方都是藍汪汪的一片。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那麼我們中國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樣子呢?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簡而言之就是一樣,聚集在東南沿海,而胡煥庸線以西的遼闊國土相比之下產出絕對量就低到不好意思。

馬上就有人能得出結論了——「藍色」部分就是貧窮落後的!

錯,並非如此。

根據美帝的實際數據表明,完全不是這樣的。

對比上一節的美帝人口分布圖我們會發現,人家在GDP少的地方,人口也對應著少。除了紐約州冒點尖,大體上人均GDP還是很齊整的。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但是看看大陸的情況,就會發現,折線(人口占比)和條柱(GDP占比)有點偏離。換言之,就是有的地方錢多、人少,而許多地方錢少、人多。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有專家指出,中國人最大的誤解之一,就是覺得中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是由於經濟高度向沿海發達地區聚集所導致的。

天地良心!

問題的核心不在於經濟的聚集,而在於人口的聚集沒能與經濟的聚集同步——就是圖中的曲線沒有跟上柱狀——人口的聚集落後於經濟的聚集,就是說明明有發達的地區、更好的生活,卻強迫大量的人口繼續滯留在落後的地區,甚至在政策上鼓勵和引導在偏遠落後、承載能力差的地區,開展生產生活。

這樣做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效率和效益。

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並不是所有的產業都需要強大的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

製造業和服務業,人口越聚集,越能產生出高的效益;而農業、資源型產業、旅遊業則不然,由於受到土地、自然資源數量、景區面積的制約和承載能力的壓力,這樣的產業,如果要提高人均產出,就必須要減少產業人口。

換一句話說,讓能賺錢的人倒能賺錢的地方去,讓條件不太好的地方的人變少,然後賺到更多錢。

奔著效率和效益去,就能帶來好的結果。

前一陣,那一艘滿載著美國大豆的輪船牽動了全世界的目光。

當我們驚訝於美國農民的比例這麼低,居然生產了那麼多番茄、大豆的時候,很多人對美國是怎麼搞生產其實是沒有概念的——美帝就是以工業化的方式搞農業,真正的把效率提上來,才算是完成了新一輪的農業革命。

我在這里只放截取出來的一小段,供大家試看。

這個紀錄片就叫《透視美國》,一個亞裔小哥從產業的視角來切入,讀者們可以自行檢索,視頻網站上就有完整的。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美帝式的大規模農業的田地,每一個田塊都比大陸一個自然村的耕地面積差不多大小

現代經濟的殘酷,就在於沒法跟你溫情脈脈談感情,或者豪氣幹雲的單方面談「投入」力度——我又調集了多少人力物力砸進去,但是產生了什麼結果,往往又語焉不詳——如果砸得不對,投入都變作了沉沒成本,一樣虧得底褲都保不住。

沒有效率和效益,卻持續的投入,最後就會被活生生耗死。

塊頭再大也一樣,USSR的例子都沒認真學習過麼。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USSR的暴力美學當年也是把東方小弟看得五體投地

有的地方集中人口,就發展服務業和工業;有的地方地廣人稀,就搞規模化的農業生產;至於那些深山老林的去處,保持生態就好。

為什麼一定要安上人呢?

4

流水的自然村莊,鐵打的行政鄉鎮

有這麼兩組公開數據。

• 大陸2000年的自然村數量為360萬個,到2010年銳減到270萬;10年時間,90萬個自然村消失。到2015年,大陸的自然村數量為230萬。15年里,平均每天237個自然村消失。

• 2006年大陸鄉鎮數為34464個,2007年大陸鄉鎮數為34052個,2008年大陸鄉鎮數為34301個,2009年大陸鄉鎮數為34170個,2010年大陸鄉鎮數為33981個,2011年大陸鄉鎮數為33270個,2012年大陸鄉鎮數為33162個,2013年大陸鄉鎮數為32929個,2014年大陸鄉鎮數為32683個。2009-2014的5年內,大陸鄉鎮數量減少了1781個,平均每天不到1個。

一比之下,就是「流水的村莊,鐵打的鄉鎮」了。

其根源在於,「自然村」是沒有行政編制和級別的!

要撤銷一個鄉鎮的編制尚且千難萬難,撤一個縣、一個市試試?

要知道,大陸的行政機構配置是非常完備的,確保能夠覆蓋到為人民服務的方方面面。

但與此同時,為了更好、更穩定的為人民服務,就需要服務對象相對穩定。

從經濟上講,如果人口真正做到了自由流動、土地資源做到了自由流轉,才能真正的提高土地和農業的效率與效益。

但是,你們都走了,卻讓我去給誰服務?

中國農業的問題,其實在於農業資源的行政固化,才使得人口聚集落後於經濟聚集。

部分資源流動了,而另一部分不許動,就有點類似於八十年代中國經濟的「雙軌制」。看起來是兩條腿走路更穩妥,實際上是一條腿往前奔跑,另一條腿在後面耷拉著,步子一邁大,就容易扯得受傷。

窮地方的群眾走不得,而另一方面,人口的擁入地也表示壓力山大、消受不起——欠發達地區的鄉鎮和縣里的行政編制是定死的,大城市的各個區縣何嘗不是。

就好像早年東莞那邊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治安聯防隊」的操蛋新聞,說是不僅起不到「聯防」作用,甚至收保護費、監守自盜。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治安聯防隊有多牛(搜狐專題)

東莞地區一個鎮上的常住和流動人口可以達到30萬以上,恨不得比內地一個縣的人還多。而全鎮的公務人員編制據稱長期徘徊在150人左右。鎮上的警力被限死為一個派出所的編制,大概區區十幾個人,排個值班都勉強。不召些小弟成立個「治安聯防隊」簡直就沒法做事。但是來做事的「治安聯防隊」反正也拿不到編制,享受不到持續的體制福利,那麼,將手中短期的權力折現就是最划算的選擇。

當年的廣州火車站更是治安狀況不佳的反面教材。而即便在天子腳下,北京西客站也曾經因為編制不足而導致大量治安死角,一位1999年失蹤的女孩,直到2006年才在西客站北廣場的北恒大廈內被發現風乾的屍體。

農村問題沒解決,就別去奢談城鎮化和高房價!

△當時報導的截圖

這種無法迎接暴增的流動人口而造成的尷尬比比皆是。

迎接流入的人力、土地資源,必須要提供配套的資源供給,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承載力提高,都要編制已經卡死的發達地區地方政府咬著牙進行「自我革命」。

這個,你說難不難?

6

結語

資本是流動的。

但是資本不因為某地的資本數量少就流過去。

資本去或者不去,投或者不投,看的是誰的投資回報率高,而不是哪里的更窮、哪里的人更善良。

所以,要振興農村、復興農業、確保食品安全最好的法子,是把效率和效益提上去,讓幹農業的人人均收入上去,讓奔農業的資本心里踏實、帳上收益。

你問我,什麼時候農村復興真正開始?

我回答,哪一天,上峰的政策不再是滿腔熱血的「幫扶」,而是激勵「資源流轉」「盤活」了,農村的春天才會到來。

至於強迫農民「安心種田」、好讓你在城里有菜吃這種話,以後大家還是不要聽了罷。

參考文獻:

[1]陸銘,大國大城:當代中國的統一、發展與平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傅蔚岡,超大型城市不要畏懼人口增加[R],上海: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2013.

[3]Yale: Geographically based Economic data. ( https://gecon.yale.edu)

[4] Andy Kiersz, Half of the US population lives in the 244 super-dense counties, 2015.(https://www.busin e ssinsider.com/densest-counties-in-america-2015-7 )

[5] Jamie Condliffe, U.S. Economic Activity, Split in Half and Mapped, 2014. (https : //gizmodo.com/u-s-economic-activity-split-in-half-and-mapped-1524966661 )


米宅(MizhaiPlus),以微信公眾號為依托,擁有通過米宅團隊的專業水平、實地走訪,一線調研,專注研究全國城市房價、宏觀趨勢、投資趨向。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