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和長三角產業園區優劣勢對比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長三角以三省26市的廣大區域,面積雄踞中國三大經濟區之首,經濟總量也是首屈一指。粵港澳大灣區,不像長三角一樣上海一家獨大,這里的城市緊密聯繫,配合得完美。今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一下粵港澳和長三角產業園區哪個更強?

【外資吸引】

長三角

長三角以3省26市的廣大區域,面積雄踞中國三大經濟區之首,經濟總量也是首屈一指。長三角區域對於外資企業優惠政策以及人才、區位、人文優勢,使長三角成為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屬於外資企業投資選址的首選。

港粵澳

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憑借其毗鄰港澳的優勢,得開放風氣之先,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特徵最明顯的地區,是市場經濟機制最完善的區域,也是大陸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協作的主要地區。

【誰是龍頭?】

長三角

長三角以上海為龍頭老大,依托江浙皖等周邊城市,依靠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來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長三角4大主要省市中,上海、浙江、江蘇產業定位基本趨於一致,而安徽又志在承接3大省市的溢出產業,區域內競爭巨大,難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也正是因為區域內的高度競爭,促成了長三角區域產業園區對於產業的做到極致的產業服務。

產業結構方面,以金融、智能製造產業為主。從長三角的結構來看,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相比於分工明確的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產業同質化嚴重。

粵港澳

現如今,廣州、深圳、香港依靠各自獨有優勢在灣區已經形成了一種 ” 均勢 ” 感。圍繞一個核心龍頭城市的發展模式客觀來說並不是適合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2區9市,各具優勢。

細分到廣東9大城市,深圳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創新領域的新引擎,將東莞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惠州將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深莞惠將一起擔當廣東地區新經濟發動機的角色。

而珠海依托港珠澳大橋將成為「大灣區的中心連接點」,重點發展倉儲物流業務,幫助香港物流業向西面拓展。

佛山、中山、肇慶、江門則承擔先進製造業基地的角色,主導產業為佛山智能製造、中山先進裝備製造、肇慶新能源汽車、江門軌道與交通裝備。

廣州則擔當綜合性交通樞紐、高等教育人力資源中心、總部經濟聚集地等角色。除此之外,廣州還可以憑借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重點布局汽車、大飛機、核能、造船、裝備製造等先進重工業,補齊珠三角在這方面一直以來的短板。

【園區「玩家」】

長三角

相比於粵港澳大灣區,因為長三角區域工業土地政策創新不足,市場缺乏民營資本。產業園區「玩家」集中於國控園區,長三角區域民營園區的專業化程度和市場活躍程度與「百家爭鳴」的粵港澳大灣區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長三角產業園區存在的3大問題:

1. 相比於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產業結構和市場結構導致了產業園區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活力不足,政府對於產業的了解不足,從而導致長三角區域產業園區行業的效率低下。也正是因為長三角區域產業園區「玩家」局限於國控園區,國企改革將對長三角產業園區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2. 長三角區域除了各大國控園區之外,包括上海、江蘇、無錫、常州在內的各大區域都屬於政府主導開發。這也導致了園區發展的不專業,政府追求更多的是政績,缺乏對產城融合的理解,缺乏市場化的人為規劃無法落地。這些規劃往往與市場情況背離,系統性風險極大。

3. 長三角區域內,國控園區出於各方面因素無法走出去,而民營企業受制於各地土地政策差異,在本地都無法放開手腳,更加無法走出長三角了。在異地復制方面與粵港澳相比差距巨大。

粵港澳

相比於全國其他城市注重企業規模、投資額、稅收的招商要求,粵港澳大灣區更注重生態招商,看重企業對於產業生態的幫助。粵港澳大灣區各大產業園區隱隱已經摸到產業生態打造、經營的門檻,這將很大程度上促進當地產業創 新髮展,形成一個全新的產業園區經營模式。

房企布局產業園區行業已成為近年來的熱點話題。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全面加速發展,房企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將不可避免。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碧桂園、萬科和恒大的發源地,除此之外本土布局產業園區的保利、華潤、星河、中海、佳兆業、雅居樂、卓越、寶能等大型房企,加之綠地集團、龍湖地產等非本地布局產業園區的房企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虎視眈眈。粵港澳大灣區勢必將成為房企布局產業園區領域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