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據關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挽救大明,出土遺骨讓人敬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崇禎十六年即公元1643年,闖王李自成率大軍渡過黃河,準備取道山西拿下北京。晉民因痛恨明朝官吏的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所以義軍所到之處一片坦途。

他據關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挽救大明,出土遺骨讓人敬佩 歷史 第1張

據《平寇志》記載:「郡縣所至開門迎賊,結寨以拒官軍」。一時間,河曲、代州、忻州、五台地方官都開城獻印投降,士民則都為之「執香迎道,遠近若狂」,因此義軍很快就攻占了太原。當時原駐守代州的山西總兵周遇吉在砍殺勸降叛將熊通後,率軍奮戰,堅守代州10多日,砍殺義軍數千,最終因「兵少食盡,退守寧武」。筆者今天所要講述的主角就是周遇吉。他出生於1600年,東北錦州衛人。自幼好學尚武,從軍後勇武善謀,因立下眾多軍功被崇禎皇帝提升為了山西總兵。

他據關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挽救大明,出土遺骨讓人敬佩 歷史 第2張

崇禎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冬,周遇吉赴任山西總兵後,立即大刀闊斧的進行一系列兵制改革。淘汰老弱殘兵,不斷修繕改進兵器,加強練兵,積級備戰。但頗為遺憾的是,明軍在之後仍幾次慘敗於農民軍,大軍主力幾乎喪失殆盡,喪失了抵抗農民軍的主動權。再加上朝廷又無兵可派,周遇吉才會棄守代州,退保寧武關。寧武關位於山西中部,相傳為鳳凰所變,遂自古也有」鳳凰城」之稱。而除了蘊含頗為神奇的傳說外,它的戰略地理位置也極為重要。

他據關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挽救大明,出土遺骨讓人敬佩 歷史 第3張

它是從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在明朝景泰年間築造關城,和偏關、雁門關組成明廷防禦韃靼騎兵的山西三關之一。所以在周遇吉退守寧武關後,李自成親率二十萬大軍,號稱「百萬之眾」緊追而至,並下令將面積僅四華裡的寧武關團團包圍。周遇吉則臨危不亂,閉城固守,在城中以火炮攻擊義軍,義軍傷亡慘重,兵力耗損過萬。李自成眼看強攻不成,便使用「攻心」戰術,讓所有義軍兵士在城外連喊五日:「不降者屠其城」,試圖以此威脅來迫降周遇吉。

他據關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挽救大明,出土遺骨讓人敬佩 歷史 第4張

然周遇吉始終堅持「一軍皆忠義」的信仰,在彈藥將要用盡之時,於城中設伏,用一眾老弱殘兵誘敵入城後,殺敵數千人。周遇吉的這一頑強反抗,讓自起兵以來,一路大刀所指,所向無敵的李自成甚為沮喪,從而致使他一度準備放棄攻取寧武關。但在其手下將領的一再堅持下,終於第七日攻破了寧武關。城破後,周遇吉勒馬巷戰,仍斬殺數十義軍,被義軍擒獲後,大罵不止不降被殺,時年44歲。

他據關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挽救大明,出土遺骨讓人敬佩 歷史 第5張

周遇吉死後,李自成大為震撼,並同部下說:「使明守將盡如是,吾安得至此?而今寧武雖破,然將士死傷甚眾。從此到京,大同、陽和、宣府、居庸俱有重兵把守,倘盡如寧武,吾部下寧有孑遺哉!」於是他當夜就下了撤兵返回陜西西安的軍令。豈料,半夜突然收到了大同總兵薑鑲和宣府總兵王承廕的降表,遂大喜,並堅定北伐之心。由此我們可知,如若大同和宣府總兵不投降,那獨自抵擋李自成百萬大軍的周遇吉,就能夠因其頑強抵抗之力挽救大明王朝,大明江山也能夠繼續支撐。

他據關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挽救大明,出土遺骨讓人敬佩 歷史 第6張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寧武縣政府在搬遷周遇吉墓葬時,從墓中發現了顱骨、股骨、盆骨及四顆牙齒。專家據此鑒定後得知:當時周遇吉被擒後,因大罵不止,被義軍毒打,導致牙齒脫落。最後再將其吊之高桿,臠其肉,最終砍下頭顱。看到出土的周遇吉遺骨,筆者不禁要反對道,誰說「崖山之後再無中國」,誓死護國的周遇吉不值得我之後輩敬佩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