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年羹堯,雍正時期名將,進士出身,後官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其仕途風順,除去他的人能力外,還離不開妹妹年氏的幫助。
年氏,雍正帝嬪妃之一,其名不詳,為湖北巡撫年遐齡之女。早期,年氏為雍正側福晉,雍正繼位後,即雍正元年,年氏被冊封為貴妃,後稱敦肅皇貴妃,深受雍正帝寵溺。雍正尚為皇子時,年氏即已經跟隨其身邊,為府中側福晉。
康熙五十四年,年氏為雍正生下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年氏生下皇七子福宜;次年,又生下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年氏再生皇子福沛;同年底,年氏被冊封為貴妃,雍正三年底,年氏被封為皇貴妃,不久後病逝。自年氏首次生女到因病而終,她包攬了十一年間雍正所有出生子女,如此殊榮,可算是極其少見,同時,亦說明雍正對年氏的寵溺之深。
年氏相比於其他妃子,地位上升可謂神速。從康熙五十年起,年氏進入雍正府,雍正繼位後,成為貴妃,在宮內貴妃中年紀最小,當時,論身份與影響皆稍低於皇后。而另一位與她身份相同的李氏女子,同樣是側福晉起步,且入府更早、年齡更大,卻在最後只是一位普通嬪妃。可見,眾多福晉中,所受偏愛不同,對日後地位影響甚大。
年氏雖受雍正寵愛,卻未能受封皇后,皇后之位由烏拉那拉氏所得。雍正三年,朝廷舉辦封后大典,朝中文武重臣、王公貴族皆前來賀拜。按照清朝祖制,眾人向皇后道賀後,還需向貴妃拜賀,可在這次典禮上,雍正卻取消了這一規矩,無需向貴妃行禮。此舉頗有深意,後世揣摩,雍正帝是為了體現皇后的尊貴,即一國一後,地位尊崇,貴妃又豈能享受同等大禮。
年氏早年就身體羸弱,在生下多子後,身體更是虛弱無比,時常感染風疾。在她懷皇九子時,恰遇康熙帝駕崩,國喪期間,作為雍正之妃的年氏,難免要磕頭拜禮,以作哀悼,可這國喪一辦就是數日,縱然是成年壯漢亦經不起折騰,更可況是懷孕在身的年氏。在此幾番折騰下,年氏胎氣受損,導致難產,最後生下一個死胎,而她自此身體一蹶不振,臥床不起。
雍正三年底,為了方便年氏修養身體,雍正安排她從宮裡搬至圓明園靜養。未過多久,年氏病情加重,臨別之前,雍正帝曾前來探望,不過,雍正帝未待多久即返回宮中。其後,朝廷下詔將年氏晉為貴妃,在宮裡極具影響力,僅次於皇后。令人惋惜的是,年氏未等到晉封典禮,便病重離世,謚號敦肅皇貴妃。
《逸周書·謚法解》中說:「謚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儒家的「正名」思想,影響到古代中國人日常生存的每一個細節,只以「敦」這漢語中的一個字來說,在兩宋時,無論是官謚還是私謚,人們就必須小心避讓,這是因為光宗諱「敦」,其尊如天。明代亦將此美謚盡歸於君,臣子婦道是絕對不敢掠美的。可見,雍正帝賜予年貴妃的謚號還是非常尊貴的。
年氏逝世後,雍正時常懷念,並在冊書中稱讚其品性「賢淑,寬厚仁和」。
可以說,雍正如此評價倒合情理,眾所周知,年氏在成為妃子後,盡心盡力輔佐君王,且為人賢良淑德,不起爭端,受到雍正大為肯定,並對她愈加寵愛。期間,年羹堯自恃功高,仗著皇親國戚身份,多次犯下罪行,雍正均看在年氏的顏面上,選擇既往不咎。在年氏病重期間,年羹堯依舊專橫跋扈,不懂收斂,最終惹怒雍正,落得淒慘下場。
年氏未亡時,雍正帝暫緩對年羹堯的問罪。待年氏死後一月,朝廷即歷數年羹堯罪狀,治其死罪,而年氏家族其他脈支並未受到牽連,這或許亦是雍正帝對年氏的交待。據了解,年羹堯之事,雍正並未選擇株連全族,故而未影響到年氏的名節,在下葬時,皇室仍舊以皇貴妃之力厚葬年氏。
年氏之父年遐齡死後,亦以一等公儀式下葬,年氏之兄年希堯則給予重用,可見,雍正對年氏一族的照顧。並且,在年氏死後,她所遺留子女並未受到冷遇,反而更受雍正喜愛,其中,尤為福惠更甚。雍正對福惠的寵愛遠超其他皇子,如若不出意外,極可能會成為立儲人選。可惜,福惠命運多劫,八歲因病早夭。
雍正帝聞此,悲痛不已,以親王之禮厚葬皇子福惠,此等規格之高,甚為少見。要知道,乾隆在18歲時,連貝子都算不上,而福惠八歲卻能享受親王之禮,雍正對其之喜愛可見一斑。乾隆繼位後,追封福惠為親王時,就曾感嘆道:「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鐘愛。」與其說,雍正對皇子鐘愛,倒不如是因思念年氏的緣故,愛屋及烏之下,自然會更為照顧所生子女。
縱觀年氏一生,深受雍正寵溺,從側福晉至皇貴妃,期間未遇坎坷險阻,是為福運之人,若不是因病早亡,年氏必然能對後來歷史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一後妃、《年羹堯與年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