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1張

由於戰績糟糕和表現差勁等原因,明朝軍隊的裝備一直被人不斷吐槽。其中又以全軍的披甲率最為引人矚目。支持者認為,明軍在大部分時候,擁有可達90%的披甲率。反對者則聲稱,大部分明軍是輪不到裝備盔甲上戰場的。

那麼,兩種大相徑庭的說辭,哪個更符合歷史真相?其實,這都是一個問題的正反兩種表述!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2張

明朝的軍備問題 有很大部分源自頂層設計


要弄清明軍披甲的多寡,就先要明白當時的武備裝備供應機制。從立國開始,朱家天子的地盤上就以實行攤派制度為主。他們學習之前的蒙古習慣法,將所有的工匠都歸類為相應的戶籍。除了繼續做工匠外,當事人及其後代不被允許輕易改行。

若所在地的軍隊需要更新裝備,武官還不能直接下達訂單。他必須先向上級報備,再由朝廷通過後撥款,指定所需盔甲、刀劍、槍矛和弓弩的數量。最後才派給各個匠戶的作坊。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3張

明朝開國就訂立的制度 讓所有機構都如同老牛般遲緩


雖然制度擁護者認為,這樣可以在理論上用最少的成本給軍隊提供足額的裝備。但實際情況要複雜的多。上下反復的行政指令下達,不僅耽擱時間,也會耗費財政支出。所以,很多古代世界的軍國主義執行者,都會給地方設立較為簡便的決策與倉儲制度。幅員遼闊的帝國,更是會給地方大員以必要的自主決策權。

但明朝根本做不到以上兩點。從朱元璋開始的幾位開國皇帝,為了保證自己對各級的掌控而不得不設立反鎖的行政機構。這些機構的目的,並非為了提高效率,更像是對權力的互相制約。同時也是對執行人的相互監視。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4張

在閱兵式與儀仗隊身上 明軍的盔甲可謂光鮮亮麗


至於負責製造武器的行業本身,通常是下達巨量的製造訂單。這樣的好處是將匠戶都束縛在朝廷控制的官營機構,並用巨大存量來抵消決策遲緩給軍隊可能造成的戰備不足。

遵循著質量與數量成反比的鐵則,明初的倉庫裡就已經囤積著大量粗制濫造的盔甲。在這個表面光鮮無比的階段,明軍有著十分充裕的盔甲儲備。可實際戰鬥中,其實根本用不了這麼多的甲胄。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5張

明朝的大部分對手 在體量和裝備上都還不如他們


再加上北元的消亡,明軍的主要對手換成流竄在邊境的蒙古小部落。與這個級別的敵人對抗,完全不需要多麼精良的甲胄。訓練不足的士兵,也會覺得披甲是影響自己作戰的多餘負重。所以,許多盔甲被製造出來後,就一直躺在倉庫裡吃灰。後世的明粉,卻可以根據遺留的行政記錄,直接推算出驚人的披甲率。

再者,明朝的財政狀況在開國後便每況愈下。朝廷逐漸無力支付大量的製造費用,不得不將訂單的規模一削再削。這就迫使明軍不斷用以前鍛造的舊甲充數,在裝備質量上穩步走低。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6張

士大夫的搶班奪權 徹底扼殺了明朝體的制內技術活力


更糟糕的是,文官士大夫集團的弄權和儒家意識形態的僵化,都將匠戶的地位打壓到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生活日益困苦的匠戶,又因為明朝的祖制而不能脫離體制。只得在渾渾噩噩中喪失了起碼的工匠精神。這直接導致許多武器技術的失傳,以及包括盔甲在內的所有武器質量降低。

就是在這種沒資金沒技術的背景下,庫存裡的舊盔甲也得不到維護和保養。以至於名將戚繼光會感嘆:明軍的甲胄爛得令人髮指!一片普普通通的甲葉,只有幾個洞都算過的去了。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7張

在南方同倭寇作戰的明軍 大部分不能擁有合格的護甲


當然,明軍的盔甲數量在帳面上依然非常漂亮。只是質量低下都不可能讓士兵有使用它們的欲望。在西方二手武器傳入的16世紀中後期,僅僅使用早期版本的輕型火繩槍,就可以在百米外擊穿明軍的庫存盔甲。在更近的距離內,這些的粗制濫造護具,也不能有效抵擋舊式弓弩帶來的損害。很多部隊索性就將盔甲繼續留在庫房裡,轉為依靠改造的馬車作為戰場上的遮蔽物。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穿上那些鎧甲。

在著名的松錦戰役後,清軍清點明軍屍體,發現死者的披甲率不足三分之一。但這些披甲率低於30%的敗軍,已經是明朝從全國各地抽調的精銳野戰軍。留在內地的其他次級部隊,連這樣的低劣的裝備率都沒法保障。這就怪不得會有人認為,大部分明軍在戰場上都「無甲裸奔」。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8張

明軍在開國不足百年時 就被迫用特殊車輛來替代盔甲


最後,隨著網路資訊的發展與歷史讀物的電子化,關於明軍因火器發達而主動放棄盔甲的言論,也一度甚囂塵上。

然而明軍從來不是一支以火器見長的軍隊。結合前文所述的軍備保障制度,你就不難想像:明軍一定在帳面上保有巨大的火器存量,但在實際運用上乏善可陳。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9張

明朝的火器不僅技術滯後 而且和盔甲一樣粗制濫造


哪怕在個別戰役中湊出超額數量的槍炮,也只是給自己壯膽多過對敵人的殺傷。這個問題在面對蒙古小部落時並不明顯,在遇到早期西方探險團後才有所暴露。到直面可以熟練運用西方二手火器的滿清,便屢屢造成明軍的雪崩式潰敗。

在近代早期的世界各地,盔甲技術一直伴隨火槍進步而做最後的提升。無論是西歐地區的新式板甲,還是中亞西亞的重型板鎖甲,都較之前有很大進步。唯獨使用最差火器的明軍,逆時代潮流的超前淘汰甲胄,說出來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10張

16世紀前期的歐洲騎士用全套板甲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11張

16-17世紀的奧斯曼板鏈甲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12張

17-18世紀的清軍盔甲


充沛還是貧瘠?真實歷史上的明朝軍隊披甲率問題! 歷史 第13張

晚期的明朝高檔盔甲


所以,明朝軍隊的護甲數量,究竟是充沛還是貧瘠?本身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因為只要沒有大規模戰事爆發,帳面上的數量就足以獨步全球。但一遇到事態爆發,則實際效果還不如一個地區小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