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第一代大學生試飛員:見證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1996年舉辦的第一屆中國航展上,由大陸自主研發的殲8Ⅱ殲擊機沖上雲霄,劃破珠海長空,引起在場的中外觀眾矚目。這是殲8Ⅱ首次在中外公眾面前亮相,靈活的飛行動作為它贏得了「空中美男子」的稱號,也引起了國外航空業對中國航空市場的關注。

引頸仰望的人群中,就有時任航空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大陸第一代航空專業大學生試飛員王昂。對於有著10多年試飛生涯的他來說,殲8Ⅱ並不陌生。但要成功主持、舉辦中國人自己的航展,王昂和眾多中國航展的首倡者,卻捏了一把汗。

王昂說:「因為世界性的航展只有法國的巴黎航展和英國的范堡羅航展。但是中國要辦,就是除了英法之外,比較有影響的(屬於自己國家的)的航展。當時參展的外商並不是很多,因為他們不看好啊,說你中國也能辦航展?」

90年代中期,辦航展那可是發達國家的「專利」。當時,大陸擁有的飛機無論在數量還是機型種類上,都難以與之相提並論。所以,舉辦航展的想法那是相當的「超前」了。

不過,時任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把「在珠海舉辦航展」的想法帶到北京時,還是讓王昂激動萬分:要知道,舉辦大陸自主的帶飛行表演的航空太空博覽會,那可是幾代航空人共同的夢想。

1958年,王昂從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製造專業畢業,經過嚴格選拔,成為大陸第一批大學生飛行員。能開上大陸自主生產的飛機,成了這批大學生飛行員入伍的最初的動力。

1966年,王昂如願成為大陸第一代航空專業大學生試飛員。此時,正是大陸航空工業擺脫全面仿制、走上自我研制的年代。而對於試飛員來說,既是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在10多年的試飛生涯中,王昂先後發現並征服了國產殲-6和殲-8兩代殲擊機的「俯仰擺動」和「發動機失火」等問題。而每一次實驗,對試飛員來說,都是命懸一線的挑戰。

王昂回憶:「有很多都是命懸一線的瞬間。又一次試飛殲8的時候,哪知道就在飛的過程當中,到了超高音速1.24倍的時候,突然看到這個機飛機在振動,後來振動到不可忍受,儀表都看不清了。他們在地面看我飛機,後機身在著火。但我心裡想的是絕對不能跳傘。因為那時候試飛的殲8就是這一架飛機,那就是獨生子,你要把獨生子摔了,這個型號也就完了。到離跑道端頭只有400米的時候,我一看這個速度肯定要沖出跑道,所以我把發動機關了,慢慢加大應急剎車的壓力。沖出跑道大概有300多米之後停住了。」

改革開放以後,大陸航空工業事業走出去的腳步越來越頻繁。此時的王昂也從一線試飛員,成為一名主管者。

1986年8月,時任航空工業部副部長的王昂帶隊,參加了第27屆英國范堡羅航空博覽會,這是中國航空企業首次參加西方國家航展。受限於當時中國的經濟和航空技術的水平,只能在展覽方提供的展台上擺上了殲8Ⅱ、殲7等國內戰機和航空武器的模型。但中國企業的參展仍然讓國外航空業嗅到了中國航空業市場化發展的強烈信號。

不過,還是有不少西方人根本不相信中國能製造飛機,甚至認為來參展的只是來自中國的模型製造商。這也讓王昂等人意識到,要讓中國航空水平得到世界的認同,就得有自己對外推介的「名片」,有自己獨立自主的展示平台。

缺少資金,沒有經驗。要想在強者林立的世界航展屆脫穎而出並不簡單。在首屆中國航展上,靠著國產的殲8Ⅱ戰機、直9型直升機、運12國產運輸機以及代表中國太空技術世界先進水平的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長二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航空太空的實力,也樹立起了中國航展的招牌。

王昂說:「航展開始辦的時候參展商並不多,國內除了我們航空以外,就是太空參加了,那時候兵器等其他企業都沒參加。當然,現在不管是軍機、民機市場,都看好中國。波音也好,空客也好,都認為中國有相當大的實力。現在國內外的市場都看好中國,所以來參加航展的人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跟以前大不一樣了。」

從第一屆航展的殲8Ⅱ到如今國產大飛機「三劍客」齊聚航展,從自主研發的國產飛機,到自己主辦航展。王昂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如今已經83歲高齡的王昂說,今年航展,他還來。即使再也不能駕機翱翔,也要親眼丈量中國航空事業的新進步。

王昂說:「我們現在跟國際上這些航空工業強國比,差距還是有的,但這個差距越來越小。目前他們有四代機,我們也有四代機。最近不是大型的水陸兩用飛機AG600也在飛嗎。我很嫉妒,我年紀大了,沒趕上那個年代。但是我感到現在很了不起,對我們這些搞試飛的人來講,也是一種新型力量的成長,我心情是很激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