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1張

作者:林展霆

豪爽、耿直、熱情——這是許多人對重慶人的印象。你是否知道,山城人這種性格,一部分可能源自「袍哥文化」的DNA?

「袍哥文化」的主要特徵包括江湖義氣、稱兄道弟等,在重慶民間頗受推崇,但這股風氣也不乏爭議,如今被中共反腐當局視為必須在官場鏟除的弊病。

重慶和四川地區的 「袍哥文化」究竟是什麼,它現時今日的價值與弊端又有哪些?


「袍哥會」 = 舊時民間幫會組織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2張

重慶自古是長江水運往來地,商賈常往來於碼頭,衍生鮮明的碼頭和袍哥文化。(互聯網)

所謂「袍哥」,與重慶和四川地區的地理環境密不可分。

這里自古是長江水運往來地,衍生鮮明的碼頭文化,由於商賈常往來於碼頭,為維護各方勢力,人們自發組織幫會,抱團發展求生存,這些民間幫會組織就叫「袍哥」。

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名稱取自《詩經》中《秦風·無衣》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即有衣同穿、有飯同吃、有福同享、有禍同當的「哥弟」。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3張

「袍哥」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袍哥」一詞源於《詩經》中《秦風·無衣》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引申意義是加入袍哥,大家就是夥伴了,有飯同食,有衣同穿。(互聯網)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4張

「袍哥」來歷的另一說法源自《三國演義》,據傳關羽被迫降曹時,只收下一件錦袍,平時很少穿,即使穿上也還是將結拜大哥劉備送的舊袍披在外面。「袍哥」也稱為「漢留」,既指關羽為蜀漢劉備留袍的義氣,又指從漢朝遺留下來源遠流長的精神氣節。(互聯網)

川渝地區有句出名的話:「袍哥人家,決不拉稀擺帶」,意思是袍哥們做事絕不拖泥帶水、而是乾脆利落,這也是袍哥們引以為傲的特徵。

袍哥發源自清朝初年

「袍哥」的發展經歷過三大歷史階段。

這些幫會發源自清朝初年。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取代明代政權後,民間發生「反清復明」的起義鬥爭,其中一個規模較大的「天地會」組織,後來分出「哥老會」,後來逐漸流入四川,統稱「袍哥」。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5張

明末清初時,袍哥們的身影,已開始在社會各層出現,文學志士顧炎武、王船山、曾耀祖等人,曾暗中聯合志同道合的漢族人反清復明,成為早期袍哥的雛形。(互聯網)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6張

舊時袍哥操練的場景。(互聯網)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7張

哥老會,起源於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國活躍於長江流域,聲勢和影響都很大的秘密結社組織。在四川和重慶的哥老會被稱為袍哥。哥老會在川軍和湘軍中影響巨大,對清朝末年的革命有著巨大影響。(互聯網)

到了民國時期,國共兩黨都曾利用其力量進行政治、軍事活動。

據記載,袍哥幫會當時進入了西南各省,四川的黨、政、軍、農、工、商界等,都有人參加袍哥組織,袍哥的影響力在這段時期廣泛擴大。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8張

辛亥革命前夕,同盟會在全川各地發動大規模起義,利用袍哥組織為先導,以農民為主,發起了著名的「保路運動」,當時的袍哥們深刻知道「川漢鐵路完即四川完,四川完則國亡」的道理,毅然參與保路運動,大量的下層群眾也蜂擁參與袍哥組織,以至於民間有兩句俗語叫做「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其中「倥子」便是指沒參加過袍哥組織的人。(互聯網)

抗日戰爭期間,袍哥組織數量更不斷增加,各地盤都被袍哥組織控制。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9張

民國時期,袍哥們是茶館的常客。(互聯網)

不過,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袍哥會」被視為幫派性質的非法組織,逐漸被政府鎮壓,走向滅亡。

在新政權看來,袍哥們雖然為抗戰和新中國成立做出一些貢獻,但他們如同「黑社會」而不守社會規則的運行方式,對社會構成危害。

袍哥在川渝民間留下烙印

如今,袍哥會雖然已不存在,但袍哥們義氣之上、提倡互相幫助、豪爽自由的一些「江湖特性」仍深植於重慶和四川民間,被並一般民眾普遍接受乃至推崇。

一些重慶人說的重慶話中,還帶有一些所謂「袍哥黑話」,例如:

舵爺,以前是袍哥堂口坐頭排的大爺,現在用來形容一個人很厲害,撐起了大事業。

拿言語,過去指向兄弟們通知注意事項,現在指說好話、說軟話,避免誤會。

拉稀以前指不負責任,擺帶以前指說話不算數,現在拉稀擺帶合在一起,泛指不講義氣。

袍哥文化成中共反腐打擊對象

然而,相對於袍哥文化在民間普遍被接受和推崇,同樣的風氣如今在中共官場卻成了反腐運動嚴厲打擊的對象。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10張

中共重慶渝北區委原常委吳德華今年8月落馬,之後接受審訊。(互聯網)

今年8月中旬,中共重慶渝北區委常委吳德華因嚴重違紀違法落馬。中共重慶市紀委監委披露,他的「罪狀」之一是受重慶碼頭與袍哥文化影響。

中共重慶市紀委監委引述吳德華案在懺悔錄中說,渝北受袍哥文化影響,紅包、酒局、笑話是「三件套」,結「幹親家」、拜「乾爹」則是「兩扳手」, 這些作風對政治生態破壞性極大。

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蔡敏解釋說:「從老百姓角度看,袍哥和碼頭文化可能有講感情、講義氣等正面價值,不過到了官場就不同了,官場的利益關係和做事標準,與這兩種文化是矛盾的。」

分析指出,一方面「袍哥」為了維護圈子利益而「劃地盤」,地方保護主義滋生可能對中央政府構成挑戰;另一方面,感情和義氣至上的「江湖作風」也被視為有違現代社會的法治原則。

袍哥文化何去何從

中國故事:重慶「袍哥文化」到底是什麼? 歷史 第11張

重慶越來越繁華和現代化,碼頭不再有袍哥幫會,袍哥文化是否會退出歷史舞台?(互聯網)

那麼,袍哥文化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立足之地?

年輕時曾當過水手的重慶作家兼媒體人薑湯認為,碼頭與袍哥文化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是重慶當代民眾文化基因和行為方式的特質。他認為,官場如今要破除這兩種文化,是其組織體制內的規定,但「如果連民眾都不準說碼頭文化,那就不對了」。

不過,在學者蔡敏看來,碼頭與袍哥文化更多是歷史洪流中的一種城市記憶,在現代生活扮演的角色不大。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則如此看待:「江湖是古代一種夢幻的武俠境界,但現實是法治社會的生活。我們也需要義氣,但這股義氣也應是法制框架內的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