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飲食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病情加重,當然也有很多患者因為飲食得當而減輕了疾病的危害,所以說合理的飲食就是最好的保健方式。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那麼,心血管疾病患者該如何合理膳食呢?又有哪些食物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呢?
(圖片源於網路)
控制鹽攝入量
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的鹽攝入量應≤5克(包括醬油、醬菜、醬等中的食鹽量);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宜低鹽飲食,應控制鈉鹽2~3克/天;嚴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建議鹽攝入量<1克/天。應保證食物中鉀、鎂、鈣的攝入,以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有利於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但過分的低鹽飲食又會感覺乏味,此時可用適量的糖、醋等作調味以增進食欲。
(圖片源於網路)
控制水分攝入
飲水不足或過多都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危害,飲水應少量多次,要主動喝水,不要在感到口渴時才喝水。一般來說,健康成人每日需要2 500毫升左右的水,在溫和氣候條件下,輕體力勞力的成年人每日應最少飲水1 200毫升(約6杯)。但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應避免集中大量飲水,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建議一日分次飲水,每次飲用量不超過200毫升。嚴重心衰的患者24小時飲水量一般不超過600~800毫升,應盡量安排在白天間隔飲用。
飲用水可選取煮沸後的自來水,或純淨水、人造礦化水、礦泉水和天然水,避免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可樂等。盡量戒酒、戒煙。
(圖片源於網路)
控制烹調用油總量
應減少烹調油用量,控制脂類食物攝入總量,清淡飲食。建議每天每人烹調用油量控制在25~30克。不要過多食用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醃制的食物。
(圖片源於網路)
補充優質蛋白質
豆類是優質植物性蛋白質,而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較高,與谷類或豆類食物搭配使用,有利於補充植物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
動物肝臟 維生素A含量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12、葉酸等。
魚 類 脂肪含量一般較低,且含有較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有些海產魚類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作用。
禽 類 脂肪含量也比較低,其脂肪酸組成也優於畜類脂肪。
蛋 類 富含優質蛋白質,是經濟的優質蛋白質來源。
畜 肉 脂肪含量高,能量高,但瘦肉的脂肪含量較低,鐵含量高且利用率好。但是肥肉和葷油是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引起肥胖,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是極大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
奶 類 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
推薦成人每日攝入量:魚蝦類50~100克,畜禽肉類50~75克,蛋類25~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30~50克,奶類制品300克。
少食忌食:動物油脂如豬油、黃油、羊油、雞油等;豬、牛、羊等肥肉;以及腦、內臟、骨髓、魚子等動物內臟。
(圖片源於網路)
適量多吃蔬果
蔬菜與水果含中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蔬菜的種類繁多,包括植物的葉、莖、花苔、茄果、鮮豆、食用菌藻類等,不同品種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紅、黃、綠等深色的蔬菜,其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們是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葉酸、礦物質(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膳食指南推薦,大陸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最好是深色蔬菜約占一半,水果200~400克,並注意增加薯類的攝入,但注意不建議用水果替代蔬菜。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適當增加粗纖維蔬菜的攝入,如帶皮水果、芹菜、韭菜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排便通暢,排便時避免用力,必要時使用開塞露或緩瀉劑協助排便,以免用力排便加重患者心衰或誘發心臟驟停。
(圖片源於網路)
避免飲食過飽
進食易消化類食物,粗細搭配,少量多餐,宜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生硬、辛辣、油炸食物,避免過饑或過飽,避免食用產氣食物。飽餐可導致膈肌上抬,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難,同時消化食物時胃對血液的需求量增加,胃腸脹氣會加重患者的腹脹不適感,導致心臟負擔加重。每餐建議七八分飽,避免飲食過飽加重心臟負擔。
(圖片源於網路)
保持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量是關係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身體活動不足、能量攝入過多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增加體重,久之發胖,加重心臟負荷;相反,若食量不足,勞力或運動量過大,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勞力能力下降。所以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建議每日選取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或在醫師的指導下定時定量開展有氧運動,避免劇烈的無氧運動。
通過選擇合適的食物、合理的飲食方式,再加上適量的運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也可以延緩疾病的發展。這對於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病程較長,無論是治療還是預防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
(圖片源於網路)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飲食的關係
營養過剩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營養過剩有很大關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食物種類的增多,各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已成為現代人的主要食物。不少居民每人每天食物攝入的熱量遠遠超過正常需要量。過多的熱量攝入加上過多的油脂攝入,使人們體重超重或肥胖的機會大大增加,由此引發的脂肪肝、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相應遞增。
追求重口味 現代人對飲食的要求從以前的「吃」到「吃好」,從「吃什麼」到「愛吃什麼」。美味的食物特點是味重,這種追求重口味,長期高鹽、高脂飲食的習慣會給心血管帶來巨大的負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長期煙酒不離身 科學研究表明,長期抽煙、喝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得多。因為酒中含有的酒精,煙中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侵害人體健康。所以,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最好戒煙、戒酒。
作者簡介:鄭宏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心內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做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