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你對清晨口服降壓藥產生過懷疑嗎?
XXX(降壓藥)1#qd po 07。
小張醫生毫不遲疑地在醫囑單里下發了某某降壓藥物的醫囑。
小趙護士熟練地備藥,並在第二天早上7點鐘準時將藥片下發到病房。
王大爺的老伴兒最近體檢查出了高血壓,診室里,桌子的這頭兒,沒等小張醫生囑咐,「我知道,早上起來吃!」陪老伴兒來看病的王大爺一擺手說道。他常年口服降壓藥。
高血壓藥,早上吃。這是常識。雖然大部分降壓藥物的說明書上沒有特別強調這一點。
最近,有人挑戰了這一約定俗成的規矩。
在《歐洲心臟雜誌(ESC)》上,來自西班牙維戈大學的研究團隊用數據證明:降壓藥,晚上吃,才能帶來更多的心血管益處!
圖1:睡前高血壓治療降低心血管風險:Hygia時間療法試驗
01
他們是誰?都吃了什麼降壓藥?
這項研究共納入19084位平均年齡60.5 ± 13.7歲的高血壓患者[定義為收縮壓(SBP)≥140 mm Hg或舒張壓(DBP)≥90 mm Hg]。受試者中有10614名男性,8470位女性。其中晨起服用降壓藥物的有9532人,睡前服用降壓藥物的有9552人。在平均隨訪的6.3年期間,至少每年一次對受試者進行連續48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
這些患者應用的降壓藥物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鈣離子通道拮抗劑(CCB)、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這幾大類常見降壓藥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根據「晨起服藥」和「睡前服藥」將受試者分為兩組後,研究人員首先比較了一下研究甫一開始這些人的部分重要血生化、腎功能等指標,在隨訪結束時再次進行比較。
經過簡單的對比,有意思的結果躍然紙上:如下圖所示,6年前本來在兩組間無差異的指標,經過了6年的「你早上吃藥」,「我睡前吃藥」的背道而馳,與晨起服藥組相比,睡前服藥組的「壞指標」,如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日常SBP、DBP、脈壓差(PP)、睡眠SBP和DBP、48小時平均SBP和DBP、非勺型血壓占比,都出現了顯著下降;而「好指標」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腎小球濾過率(eGFR)、睡眠時間相對SBP和DBP下降則出現了顯著上升。
圖2:6年隨訪兩組間對比
02
下降,各種風險統統下降!
深入逐層分析受試者具體結局、心血管結局和各種心臟疾病,得到的結果就更振奮人心了。在校正了混雜因素(包括年齡、性別、2型糖尿病、慢性腎病、吸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既往心血管疾病事件、睡眠平均SBP、睡眠時間相對收縮壓)後,睡前服用降壓藥的這波受試者,各種風險都明顯下降了!
如下圖A所示:
-
總事件風險降低42%(所有原因的死亡、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血管重建、心力衰竭,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心絞痛、周圍動脈疾病、視網膜動脈血栓閉塞、短暫性缺血性發作);
-
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降低43%(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血管重建術、心力衰竭、中風、心絞痛、外周動脈疾病和短暫性缺血發作);
-
各種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45%(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血管重建術、心力衰竭、中風);
-
中風風險下降49%;
-
冠狀動脈事件風險下降44%(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血管重建術);
-
心臟事件風險下降43%(冠脈事件和心衰);
-
次要事件風險下降40%(心絞痛、外周動脈疾病、視網膜動脈血栓閉塞、短暫性缺血發作)。
圖3:校正後風險比
如下圖所示,心血管疾病結局的Kaplan-Meier累積危險曲線也一目了然地展示,與晨起服藥(上方藍線)相比,睡前服藥(下方紅線)的危險程度遠遠降低。
圖4:Kaplan-Meier累積危險曲線
03
睡眠血壓遠比清醒時血壓更重要!
關於這一系列差異顯著的研究結果,研究的第一作者,Hermida教授表示,目前的高血壓治療指南沒有提到或推薦任何首選的治療時間。但是,為了達到「降低早晨血壓水平」這一具有誤導性質的目標,醫生們最常建議早上服用降壓藥物。
然而,Hygia項目(本研究為Hygia研究項目之一)之前曾報導過,無論在清醒時或看醫生時測量的血壓如何,人在睡眠時的平均收縮壓是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重要和最獨立的指標。此外,沒有研究表明,在早上治療高血壓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過,這項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不同種族中,是否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在輪班(夜/白班或三班)的個體中是否同樣適用等。
Hermida教授總結道:
「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睡前服用降壓藥比醒來時服用血壓控制得更好,最重要的是,高血壓患者死於心臟和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降低。
」
好了,作為醫生的你,在面對血壓始終控制不佳的患者時,這項研究的結論是否會帶來一點啟示呢?
面對不按常規出牌的病況,採用不同尋常的辦法,換個思路解決問題,會得到期盼已久的結果也說不定~
小貼士
Hygia項目由西班牙北部加利西亞社會保障衛生服務系統內的40個初級保健中心組成。共有292名接受了動態血壓監測方面的培訓的醫生參與該項目。
動態血壓監測是指患者戴上特制的袖帶,在白天和晚上定時記錄血壓。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何沙鷗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