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保養的關鍵你不得不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為什麼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保養的關鍵你不得不懂 健康 第1張

為什麼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保養的關鍵你不得不懂 健康 第2張

立春,指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公歷每年2月3至5日之間,表示著春天的開始,也是新一年來到。從這一天一直到立夏這段期間,都稱為春季。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蘇的春季的開始。此刻「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而試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而「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人們按舊歷習俗開始「迎春」,大陸的台灣還將立春這一天定為「農民節」這是冬三月農閒後的最後一天休息。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農事活動由此開始,這時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會那最細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春季為多風的季節。中醫里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風邪的侵入會導致各種外感疾病,如感冒、皮膚瘙癢、肌肉關節痛、頭痛和各種過敏症。」實際上,風邪是外界致病因素中的一種,其致病的特點是發病快、變化多。一年四季都有風邪,但以春季居多。同時,風邪還容易與寒、濕、熱等外邪聯合起來,形成風寒、風濕、風熱等疾病。所以,立春養生中防范風邪尤為重要。

春捂防風

立春期間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由於冷空氣的活動,氣候多變,溫差幅度很大。有時早晨還是旭日東升、春風送暖,傍晚卻可能寒流突至、冷氣逼人。

同時,人的機體經過一個嚴冬的「蟄伏」,免疫能力和抗寒能力均有明顯的下降,此時如衣著單薄,容易感受春寒而染病。所以,自古以來養生都十分強調「春捂」,通俗地說,就是「春不忙減衣」。民間所謂「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春不減衣,秋不加帽」、「春捂秋凍,到老不生病」等養生保健諺語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

百歲醫家孫思邈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明代醫家汪綺石說「春防風,又防寒。」如過早脫去棉衣,極易受寒,寒則傷肺,易發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病。初春時節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多種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病的發生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染病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攝。如果能做到不忙脫衣、「春捂」得法,將會減少發病的機會。

為什麼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保養的關鍵你不得不懂 健康 第4張那麼,如何正確「春捂」呢?《攝生消息論·春季篇》 中指出:「春季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這就是說,棉衣不可早脫去,多備幾件夾衣,隨天氣變化一件件地增減,這是合乎科學道理的。「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

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一般來說,春季可以讓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春季空氣濕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還容易誘發中暑。因此在增減衣物時,最好先聽聽天氣預報。天氣轉熱後,有些人還穿著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由於孩子好動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緊,出汗後驟減衣服很容易受涼感冒,要讓孩子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適應能力。而嬰幼兒需要逐漸適應外界寒暖的變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寶寶需要調節體溫就要出汗,而體液過多消耗,就更不能適應寒冷刺激。

對於「春捂」,還要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濕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養。

升補疏肝

預防風邪,僅靠春捂是不夠的,還需要提高體內的「正氣」,也就是自身的免疫力。飲食調理就是提高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如果說冬天時要通過「滋補」來補腎禦寒的話,春天時就應「升補」以疏肝養陽。

飲食調養方面要注意少酸多辛。《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食品。

常見的酸味食物包括番茄、木瓜、赤小豆、檸檬、杏、梨、橙子、葡萄、山楂、石榴等,這些要少食。而辛味食物,例如薑、白蘿蔔、韭菜、洋蔥、蒜苗、茴香、香菜、大頭菜、蒜、辣椒、蔥等,是立春時節很好的保健食物,宜常吃。還可以多用豆豉、蔥、薑、韭菜等有利陽氣生發的食物來調味。

為什麼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保養的關鍵你不得不懂 健康 第7張

同時,入春後可以吃一些具有生發之性的根芽類蔬菜,助肝氣生發,如豆苗、豆 芽;避免吃過於甜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響肝氣生發。還可以選擇一些花葉類茶飲,以生津散寒,符合春生的規律,調整機體狀態。根據自身情況,可選用具有溫涼、清肝疏肝功效的飲品,如菊花茶、竹葉茶、玫瑰花茶、薄荷茶等,這些對養生保健有益。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中醫認為肝主情致, 因此護肝要從心情著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

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還要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情緒不宜過於激動、興奮,思想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這有利於疏肝理氣。

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同時,多曬太陽,吸收大自然的陽氣,也是調養情緒的有效療法。另外,如果感覺到情緒低沉或者易怒,不妨試著多看點喜劇片,這不失為一個簡單易行又效果極佳的小方法。

多喝水,可防止毒素損害肝臟。初春的天氣依然比較寒冷乾燥,人體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另一方面,春節期間,大家的飲食營養非常豐富,多喝水還可促進消化腺的分泌,以利於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放,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而且,春風常使空氣十分乾燥,運動時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補水的另一作用,就是幫助身體排「酸」。大量運動後,體內乳酸合成量增多,很多人運動後會因此感到腰酸、腿酸,多喝水就可以幫您很好地排酸。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春季養生小秘招

有一個特別適合在春季做的保健小方法推薦給大家,就是每天做梳頭的動作。因為春天是大自然陽氣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每天早起後,用十指尖從前髮際梳到後髮際一百遍,堅持下去,這有助於黑發生長、神清氣爽,並且對高血壓、頭暈頭痛、失眠、神經衰弱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為什麼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保養的關鍵你不得不懂 健康 第9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