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與新冠病毒的遭遇戰中,湖北省武漢市的醫院和醫務人員最先感受到了威脅。其中一些大醫院快速反應,在抗擊疫情的各個階段全力以赴,攜手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為武漢人民、全國人民築牢了第一道防線。自3月26日開始,健康報推出「武漢醫院戰疫印記」系列報導,回望這段武漢白衣戰士以命相搏的艱難時光。
2月13日,雷神山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病房與一名剛入院的患者正在交流。健康報記者高翔攝
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是較早敏感捕捉到疫情預警信號並迅速作出反應的醫院之一。從初期的及時反饋信息、部署院感防控、提前布局防護物資儲備,到第一批開通發熱門診、援助武漢市第七醫院,再到籌建管理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進駐並管理雷神山醫院,該院醫務人員多點戰「疫」,成為武漢保衛戰中的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的一支主力「騎兵」。
截至目前,中南醫院累計管理床位5400餘張,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達80%以上,ECMO搶救成功率達60%左右。
打響防控之戰 2019年12月底,中南醫院陸陸續續接診了6名病情類似的患者。通過對這6名患者的觀察和追蹤分析,專家們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多。「有的患者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有的患者沒有。而且這個疾病的表現和SARS的表現很相似,我們認為它的傳染性很強。」該院院長王行環說,從這時開始,他腦子里的弦就開始緊繃起來。 1月6日,在醫院黨政聯席會上,王行環做了兩個決定:馬上參照SARS防控的標準,改造病房,設立污染區、緩沖區、清潔區;馬上採購N95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能買多少就買多少。 為了應對暴發的疫情,武漢市開始實行發熱病人集中就診的「7+7」新模式。1月21日,王行環接到通知:全面接管武漢市第七醫院。很快,中南醫院成立了第七醫院發熱患者定點集中診治主管組,下設醫療救治組、院感防控組、物資供應組、後勤保障組等7個小組。
為了以最快速度開診,中南醫院支援團隊與第七醫院團隊共商對策,緊急施工,1天內完成了發熱門診、重症監護病房和隔離病區一病區的大部分準備工作。
1月22日22時,第七醫院發熱門診開診。「當晚我們只有一組人負責接診,看了100多個病人,很多人徹夜未眠。第二天來就診的人更多,我們只好不停開診室,從1間變成9間。即使是這樣,外面還是排著很長的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袁玉峰回憶說,「900多、1311、1366,這是前3天第七醫院的發熱門診量,比平時多了近10倍。第七醫院總共才100多張床,病人需求和收治能力之間的反差太大了。」
那段時間,在第七醫院堅守的袁玉峰每天只睡2個小時。回憶起那段最艱難的時刻,袁玉峰五味雜陳,「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很無助。很多人要住院,但你沒有辦法提供病床」。
為緩解人員緊張的壓力,中南醫院連續派出167名醫務人員增援第七醫院。
2月初,中南醫院受命在武漢客廳會展中心籌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新冠肺炎患者。中南醫院將方艙醫院作為中南醫院的病區延伸,信息化方案的軟件、硬件均復制中南醫院模式,36小時內,完成了A區、B區、C區16個醫護工作者出入口、2個藥房出入口和1個患者出入口的網路布置。
經過3個通宵奮戰,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於2月7日中午開始收治患者,當天收治500多名。
截至3月8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休艙,先後有來自上海、寧夏、陜西、山東、安徽、廣東、福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地的10餘支援鄂醫療隊共計1100餘名醫護人員在這里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院長章軍建介紹,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是武漢市首批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760人,高峰時期在艙患者1434人,做到了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安全生產零事故、進駐人員零投訴、治愈人員零復發「五個零」,患者滿意度達99.4%。
進駐雷神山 「你去接手雷神山。」2月8日一早,王行環接到指揮部的電話。溝通了現實情況後,王行環答應了下來。於是,王行環又有了一個稱呼:雷神山醫院院長。 王行環趕緊召集大家開會,「袁玉峰副院長,作為業務院長,你有更加艱巨的任務,跟我去雷神山。由黨委副書記林軍接管七醫院的工作。」開完會,和該院黨委書記張元珍商量後,王行環按照心中構想的管理架構,從醫務、護理、院感、呼吸、後勤等領域,挑選了9個人,分乘2輛車趕往雷神山。
那個時候的雷神山,施工還沒有完全完成,王行環一行人就站在馬路邊商量對策。
雷神山醫院1500張床位,體量相當於一所三甲醫院,預計將有幾千名醫務人員在此工作,得有一個非常完整、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經過一番商討,王行環決定,成立醫務工作組、後勤保障組、綜合協調組、黨建人事組4個工作組,明確各組負責人。雷神山醫院的管理體系初步建成。
自己醫院的人分配任務相對比較簡單,而陸續到來的各個省市的醫療隊怎麼辦呢?這些醫務人員來自全國12個醫療隊、236家醫院,有近2600人,帶隊的院長、校長就有好幾個,他們水平很高、各有所長,如何把大家的力量融合到一起?
目標一致,解決問題,是王行環最先考慮的兩點。「醫療隊來到這里,面對未知,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擔憂:一是這個病我治不治得了,死亡率會不會太高?二是這麼多人安不安全?這就是質量與安全的核心。因此,我們要首先解決他們的擔憂。」
第一次和各個醫療隊開會,王行環沒說一句客氣話,開門見山地說:「我們來到這里治病救人,首先必須達成一致目標。在救治上,第一,我們得用一種標準救治患者,就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診療指南;第二,我們的ICU團隊在這方面經驗比較豐富,所有的重症由我們中南醫院的團隊來托底……防護物資我會去努力,你們帶的東西,你們全部自己收起來,萬一有需要,你們救急用。」這一席話給醫療隊隊員吃了一個大大的定心丸。在醫療質量和安全問題上,大家迅速達成了一致。
「戰時狀態下的雷神山醫院,所有的運行管理都要快速、有效、簡單。」王行環說,「這時候是講效率的時候,4個工作組列出各自的任務清單,逐個落實,逐條解決,不讓問題‘活到’明天,是對患者的承諾,也是對醫療隊的要求。」
除了4個工作組外,他們還通過建立聯合醫務處、聯合護理部和聯合院感辦,對整個雷神山醫院的醫療質量和院感防控進行同質化管理;成立醫務工作組、綜合協調組和重症病人綜合救治專家組,以及院感防控指導專家組、中醫藥治療專家組和心理輔導與干預專家組,全面指導雷神山醫院病人的救治和院感防控工作;建立患者分層管理制度,提前預警、提前干預,綜合施治,防止普通病人向重症、危重症病人轉化。中南醫院和大量社會志願者組成了後勤保障組,承擔了大量的後勤工作。
中南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雷神山醫院醫務管理部護理組組長馮畢龍介紹,雷神山醫院有32個病區,每開一個病區,就會派2個護士帶領援鄂醫療隊熟悉所有的流程,檢查各個病區的設施設備,1小時內匯總問題,2個小時內施工解決問題,快速工作。
「讓各個醫療隊發揮自己的專長,雷神山的管理就是幫助。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每個醫療隊把自己的長處拿出來互相學習,互相進步。我們整個醫療團隊都是滾動式學習、滾動式前進,一支醫療隊的優勢很快變成整個醫院的優勢。團隊的效率也就越來越高,做得越來越好。」王行環說。
攻堅重症患者救治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武漢工作組醫療救治組的統籌指揮和指導下,中南醫院團隊和所有援鄂國家醫療隊一起,打響了一場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為目標的戰役,其中重症患者救治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在武漢,中南醫院是最早騰出ICU病房用於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之一。最初,由於患者快速增多,ICU的醫護力量不足,王行環決定,由重症醫學科在全院遴選最適合ICU的醫護力量,加入ICU團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說,大家都非常配合這項工作,整套模式運行得不錯,並在雷神山醫院的ICU病房中進行了復制。
2月16日,雷神山醫院ICU病房正式投入使用,並由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醫護團隊接手。「從1月6日中南醫院接收第一名重症新冠患者開始,我們重症ICU的醫護人員就沒有休息過,大家一直堅守在一線。」3月26日,記者在雷神山醫院A15病區見到了彭志勇,他和他的團隊170多人,在ICU病房里忙碌了2個多月,最多的時候同時管理著44張ICU床位。
「ICU採用責任制,一名醫生管理3名~4名患者,並負責各項治療工作的推進,一名護士負責追蹤護理2名患者;病房里要時時刻刻保證有一名醫護人員在其中守護,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並不斷調整治療方案。另外,盡量減少交接班的次數,在交接班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交代各種事項。」彭志勇說。
集中患者、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救治,中南醫院遵循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原則,根據救治需要不斷調整資源配置。
支援雷神山救治工作的,還有一支遠程醫療隊。2月27日,中國醫師協會新冠肺炎遠程國家醫療隊成立。遠程醫療隊包括15名院士、百名中國醫師協會二級分會主委、副主委、專家,(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病分會、呼吸醫師分會、重症醫學分會、體外生命支持專委會、放射科醫師分會等45個專科1000多名醫生加盟。
2月18日,83歲的黃婆婆和36歲的王先生接過出院證明和慰問信等紀念品,成為雷神山首批患者治愈出院的患者。
3月25日,71歲的趙女士從A5病區轉入其他病區繼續治療。A5病區由此成為雷神山醫院首個患者清零的病區。
3月28日,援鄂國家醫療隊大連隊負責的雷神山醫院的8個病區全部清空。
隨著住院患者人數的大幅減少,雷神山醫院將有更多病區患者清零,部分援鄂醫療隊也將相繼撤出,踏上返程歸途。
截至3月29日,雷神山醫院還有400名左右住院患者。「我們會堅守到最後。」王行環說。
文:健康報記者徐秉楠 高翔
編輯:馬楊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