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提起飲茶型地氟病,不少人可能很陌生,其實這是一種因長期大量飲用含氟量超標磚茶導致體內攝入過量氟而引起的一種地方病,多發與西藏、四川等地。超量的氟不僅會侵犯牙齒和骨骼,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還會導致慢性代謝性骨病,甚至增加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為降低病區大眾氟攝入量水平,今天,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飲茶型地氟病健康教育核心資訊」,其中明確,除了不購買「三無」茶磚,人們應養成正確的飲茶方式,建議第1至2泡茶湯隻作沖洗茶葉不飲用。
為什麼喝茶會引起地氟病?飲茶型地氟病是一種地球化學性疾病,也屬於生活習慣病,長期不正確的煮茶和飲茶方式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大量飲茶的習慣中不知不覺患上疾病。具體來說,茶樹是一種能夠高度富集氟的植物,在相似的生長環境下,茶葉含氟量遠高於其他植物。不同部位的茶葉含氟量不同,茶葉越老,含氟量越高,茶葉越嫩,含氟量越少。磚茶是用老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經發酵壓制而成的外形像磚一樣的塊狀茶,含氟量一般較高。磚茶是邊疆地區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當地大眾「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居民年磚茶消耗量一般為幾公斤,高者可達十幾公斤甚至幾十公斤。居民長期大量飲用氟含量超標磚茶,就會引起飲茶型地氟病。
我國飲茶型地氟病於1983年在四川省涉藏州縣首先發現,當地牧民氟斑牙檢出率較高,主要是因為大量飲用磚茶。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一些局部現況調查初步確認了四川、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和西藏等省份存在飲茶型地氟病的流行。2006年,在8個省區開展了大範圍的飲茶型地氟病流行現況調查,發現全國飲茶型地氟病病區共涉及西藏、四川、內蒙古、青海、新疆、甘肅、寧夏等7個省份,共有316個縣;2016年《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中期考核評估結果顯示,7個省份飲茶型地氟病病區範圍有所縮小,涉及232個縣。
氟主要侵犯硬組織,包括牙齒和骨骼,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是飲茶型地氟病的特征性損害。氟斑牙又稱「斑釉症」,可見牙齒釉面呈白堊色條紋或斑塊,釉面出現黃棕色至棕黑色著色,也可因釉質缺損而在釉面出現凹坑。氟斑牙發生後終生不退,輕者影響外觀和美容,重者影響咀嚼及消化功能。氟骨症是以頸、腰和四肢大關節疼痛、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以及骨和關節X線征象異常為主要表現的慢性代謝性骨病。
另外,作為一種全身性慢型蓄積性中毒,飲茶型地氟病除了對骨相組織損傷明顯外,對於非骨相組織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尤其以神經系統、肌肉和韌帶的損傷為主。近些年來,有研究證實高氟暴露是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
核心資訊稱,飲茶型地氟病最有效的干預措施是飲用含氟量合格(≤300mg/kg)的低氟磚茶。不購買未獲得食品生產許可、無標簽標識以及來源不明的磚茶,發現假冒偽劣產品,及時撥打12315投訴舉報。另外,養成正確的飲茶方式,建議第1至2泡茶湯隻作沖洗茶葉不飲用,可以明顯減少人體對氟的攝入。另外,泡茶適宜邊泡邊喝,不宜用大杯長時間悶泡。不建議喝濃茶、長時間煮沸的茶和浸泡時間過長的茶。尤其在熬煮磚茶的時候不能放堿,因為在堿性條件下,茶葉中氟的溶出效率更高。需要說明的是,一般常見的紅茶、綠茶和花茶,其含氟量較低。因此,一般人群喝茶,茶葉的氟含量相對較低,飲用量也不是很大,不會引起地氟病。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歡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