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句話說"外不治癬,內不治喘",咳嗽一病臨床極其常見,但是臨床效果不盡人意。咳嗽一病,歷代醫家研究甚多,《素問·咳論》論述了"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並詳細描述了五臟咳和六腑咳的症狀。醫聖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論述更多關於咳嗽的證治,並設有肺痿肺癰咳嗽上氣專篇論治。如外寒裡飲小青龍湯,咳而嘔渴豬苓湯,咳而上氣射幹麻黃湯,咳而喘小青龍加石膏湯,咳而脈浮厚樸麻黃湯,清肺平喘麻杏石甘湯等等。在現行教科書上把咳嗽分為風寒咳嗽、風熱、燥熱、痰濕、肝火等。盡管這樣,我們在臨床中,遇到一些咳嗽時,仍無效果。
比如,在臨床中經常見到患者咳嗽,受涼所致或遇冷則發,我們心中就想到小青龍湯,投之用之,初起有效,繼而毫無效果。為什麼看似很簡單的風寒咳嗽,治療月餘,竟無寸功,是中醫不行?還是我們辨證不對?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去研究。
筆者查閱大量文獻,在汗牛充棟的醫學資料中,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明傅滋輯《新刊醫學集成》中記載"感冷則嗽,膈上有痰,二陳加枳殼、黃芩、桔梗、蒼術、麻黃、木通、生薑","咳嗽遇冬則發,此寒包火也",清羅國綱《羅氏會約醫鏡》"凡幹咳嗽,暴得者乃火鬱於肺中"。看到這裡,想到前面所提到的情況,我們不禁思考,為什麼遇冷則發,遇冷咳嗽的投之辛溫散寒止咳的無效,難道說根本不是寒證?在清代沈魯珍《沈氏醫案》中可以找到答案。其中有一則醫案,壽南兄咳嗽,因冬受寒邪所致,醫家用參芪白術無效,沈氏診其脈洪大而弦,斷為寒束火,內火鬱而不舒,用豁痰理氣之品治之,果獲痊愈。處方:柴胡、黃芩、甘草、枳殼、半夏、青皮、陳皮、梔子、香附、前胡。在路又高案中,向有咳嗽之病,遇風寒即發,此痰火咳嗽也,脈左手弦,右手滑大帶數,亦用豁痰清火之藥治之。如半夏、陳皮、蘇子、杏仁、瓜蔞、桔梗、黃芩、枳殼、桑皮、梔子、石膏、甘草之類。
我們從上可以看出,遇風寒所發咳嗽,不一定就是表證,寒證。因為人體氣機升降出入,氣雖有表裡之分,確是一氣耳,表不通導致裡不通,裡不通亦會導致表不通,體內有積滯,積滯化火;或素體陰虛火旺,遇風寒後,寒邪與體內伏火相戰,咳嗽而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火鬱」咳嗽!
火鬱咳嗽臨床表現:咽癢咳嗽,幹咳或咳痰不多;雖受寒而起,遇冷咳嗽,並不能代表患者怕冷,也不能誤認為患者是寒證;舌象,患者舌質紅,苔或白或少苔;脈象在甄別咳嗽時最為重要,火鬱咳嗽脈象右寸脈數,提示肺中有鬱火,或兩寸脈皆數,此火刑金也;關尺或滑或數。
火鬱咳嗽病因:今時之人,嗜食辛辣,熬夜,情緒過極相火妄動,痰熱蘊結於內,外受風寒,外寒觸動內熱,上擾肺氣,肺氣不清,故而咳嗽。
治則治法:清降肺氣,兼以滋陰降火,如有外寒,酌加疏散外風藥。
在《魯峰醫案》中記載一方:魯氏命名為清金止嗽湯
組成:生地 知母 天冬 麥冬 川貝 黃芩 桔梗 天花粉 竹茹 梔子 甘草
魯氏曰"土為金母,故胃熱則刑金也。腎為肺子而金水相生,故以生地為君滋陰涼血而清燥金,知母益水而清肺金。天冬麥冬入手太陰氣分,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而抑胃火沖逆,川貝母散肺間之鬱熱而清痰止嗽,黃芩桔梗瀉陰火而清肺熱,利肺氣而豁痰,花粉竹茹除胃間之滯熱而清胃腑之鬱火,梔子清三焦之熱而去火鬱,甘草清熱而調和諸藥。"
筆者根據魯氏方化裁,擬定一方:
桔梗 浙貝 連翹 北沙參 茯苓 陳皮 薄荷 蟬蛻 天花粉;若有風寒加荊芥防風。
今附一案:火鬱咳嗽案
李某,女,24歲,咽癢咳嗽半月餘,因受外寒所致,咽癢,咳嗽,幹咳,咳時急迫,口渴,心煩,舌質偏紅,苔薄白,舌尖有芒刺,脈滑數。
初診,因其受外寒所致,裡有熱,於是處方小青龍加石膏湯五付,患者服用後,毫無效果。二診時,思其口渴,心煩,舌尖有芒刺,考慮會不會是熱證,又細診其脈,兩寸脈數,又加之口渴,幹咳少痰,想到之前看過魯峰醫案,果斷投用此方,三副藥果獲痊愈。子能令母實,火旺則木旺,木旺則風起,故咽癢咳嗽,用蟬蛻疏風散熱兼利咽。
溫馨提示:我分享、科普的每一篇文章,只有一個宗旨,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走近中醫,進而學會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師」,受益於中醫。因此,切記不要盲目借用、套用成方,一定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辯證施治,科學安全的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