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言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
《黃帝內經》中對冬季養生的描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負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臟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萎厥,奉生者少。」
手足寒涼按摩陽池穴
每到冬季,很多的女性與老年人都有手腳、腰部發冷的現象,嚴重者甚至晚上常因四肢冰冷而無法入睡的程度。白天的情況雖然好一些,但也是感覺冷。此時,按摩陽池穴有暖身作用,可以使你手腳不再冷。
取穴:將手背向上翹起,在手腕出現的皺褶中,有一個最靠近手背的皺褶,在它的正中央有一個壓痛的點——陽池穴。
「陽池」本身是囤聚太陽熱能的意思,有時候人體的陽氣運轉不起來,那是肚子裡有濁氣,「濁氣不去,新血不生」。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恢復三焦經的功能,將熱能傳達到全身。
按壓4穴位增強自身抵抗力
隨著氣溫的下降,尤其是冬季人們更是容易感冒和生病,人們的免疫力就會隨著季節而降低,那麼在冬天如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呢?建議大家長按下面這4個穴位。
1、風池穴
取穴:風池穴與風府穴水平,位於乳突後凹陷處,隸屬於足少陽膽經——膽經氣血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故此得名。操作時針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5寸,也可以平刺。平時在家可以用四指固定,大拇指用力捻轉,以達到酸脹感為度。
功效:風池穴對於頭痛頭暈、失眠落枕、面部諸疾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平時多按一按也不會引起身體的損傷。
2、曲池穴
取穴:曲池穴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其位置在手臂外側、屈肘成直角肘彎橫紋盡頭處。按摩時可用對側手掌托住肘,拇指用力向下按,按揉過程中達到酸脹感,反覆三次。
功效:曲池穴位對於各種發熱、上肢不利以及炎症有幫助,月經不調的女性朋友也可以經常刺激這個穴位。
3、合谷穴
取穴:合谷穴是中醫養生的常用穴位,拇指和手掌並攏後肌肉隆起最高處。臨床上經常把它作為止血止痛的穴位,操作時要注意避開下面的骨質結構。
功效:歸屬於大腸經,對各種肺系疾病有一定治療效果,除此之外便秘、閉經等問題也可以通過此處得到緩解。
4、足三裡穴
取穴:當正坐位時,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一橫指處。按揉應達到酸脹感,之後雙掌再沿小腿從下至上、從上至下反覆搓熱雙腿。
功效:足三裡位於胃經之上,有著燥化脾濕、生發胃氣的功效;又因為諸經循行腿部,也對咳嗽氣喘、腰膝酸軟、腸鳴腹脹有著緩解作用。
冬季泡腳要加4種料
這麼冷的天氣泡腳一定是不錯的享受,然而,你會泡腳嗎?冬季泡腳要加4種料。
① 生薑驅寒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
取15—30克的生薑,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薑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
② 艾草溫肺
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幹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③ 桂皮消腫
桂皮有溫腎陽的作用。用它來泡腳,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如遇眼瞼或面部、足踝部浮腫,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
可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
④ 紅花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它能夠活血通經,祛淤止痛。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紅花10—15克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
冬季防傷胃一茶一湯
冬季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添衣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誘發加重舊病。
1、喝杯丁香溫胃茶
「丁香溫胃茶」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預防寒涼傷胃。
食材:丁香3克,砂仁5克,生薑2片。
做法:把以上三味藥物放入茶壺,開水浸泡代茶服用。或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餐後服用。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降逆止嘔。
宜忌:適合因受涼後出現胃脘冷痛,腹脹,呃逆及嘔吐病人。胃陰不足或脾胃積熱者忌用。(若服用後症狀未見緩解,務必及時就醫)
2、板栗蓮藕排骨湯
食材:去殼栗子200g,蓮藕500g,排骨300g,生薑數片(3-4人量)。
做法:排骨切塊放入冷水中煮沸去血水,撈起備用;蓮藕去皮洗淨切塊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中,加入清水2000ml,煮沸後轉小火1-1.5小時,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滋陰補中。適合反覆口腔潰瘍人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