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中醫理論具有以簡驅繁的特點,外感致病邪氣分為風寒暑濕燥火六類,統稱六淫。無論什麼細菌、真菌、病毒等感染致病皆屬於六淫致病范疇。中醫理論形成時期還未有顯微鏡發明應用,但無論感染什麼細菌、病毒,古代中醫使用中藥破壞它們生存環境、自然失去致病性,這即是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之處。
下面重點講講濕氣。濕氣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的重要條件。濕氣致病分為外濕與內濕。空氣中的水分含量我們叫濕度,當濕度超過身體適應能力我們叫濕邪之氣,俗稱濕氣。
外濕是從外部入侵致病。如長期居住江南濕度大的城市、或涉水淋雨。近年接診江浙滬地區的病人,望診發現那裡病人白膩苔或白滑苔比例極高。與江南卑濕地理環境不無關係。《史記》有「江南卑濕、丈夫早夭」的記載。時代發展科技醫學進步,除濕器、冷氣機、藥膳合理應用,濕邪致病臨床致死率與西漢司馬遷寫《史記》時代截然不同。但江南多寒濕體質至今概率仍然很高,與非集中取暖、全年陰雨多、日照較少密切相幹。
內濕是臟腑功能衰退、代謝失調產生的病理產物。如脾氣虛弱,過食寒涼、油膩、酒類、海鮮等食物,以致濕濁內生,大便稀溏、關節腫大等症。時代不同濕邪形成因素也在變化,冰淇淋、雪糕、海鮮、啤酒等皆是內生濕邪的飲食結構方面的來源。
濕邪的特點:重濁、黏滯,隔絕氣機、損傷陽氣,濕性趨下。致病易襲陰位。治療濕邪的方法有:芳香化濕、微汗排濕、淡滲利濕。
○ 芳香化濕:溫性的食物、藥物多具健脾助運,以化濕濁的功效。如辣椒、川椒、白芷、肉桂、蒼術、草果仁、白豆蔻、薑、砂仁等。四川人能吃辣椒與地區環境有關,全年日照非常少、又是盆地不吃辛辣食物,很難祛除濕氣。
○ 微汗排濕:濕邪在表,微汗以發之。芳香辛溫之性的藥材多有發汗之效。如:荊芥、紫蘇、白芷、藿香等。
○ 淡滲利濕:淡味具有滲濕利水功效。如:薏米、冬瓜、赤小豆、車前子、葫蘆等。
濕邪致病多兼雜寒、熱。濕寒治以溫化、微汗;濕熱治以淡滲。近年媒體宣傳赤豆薏米湯祛濕,但不是所有證型的濕邪皆是赤豆薏米湯適應症。薏米、赤小豆皆是涼性的,陽虛濕盛體質禁用赤豆薏米湯。
甘味入脾。食物味過甘甜易礙脾運,故有甘能雍滿。中藥甘草、黃芪味道甘甜,胃脹滿病人處方時很少使用。甘甜之味礙脾,本是濕邪礙脾。飴糖即是食品也是藥品,味道清香、甘甜。飴糖是大米蒸熟加麥芽發酵而成,故大米含糖量在谷類食物裡是最高的。濕氣大的體質不建議以大米為主食。人類從農耕時代步入今天的工業時代,久坐工作族比例非常大、脾胃功能自然衰退,加上飲食過於甘甜、油膩,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是必然。小時候我在農村生活,那時主食以高粱米、玉米為主,很少聽說有得糖尿病的。
古代中醫智者總結一句話:「肥人多濕、瘦人多火。」此句出自何人無法考證。肥胖者體內濕氣很大,上火焦慮的人容易消瘦。某些女子減肥晚上不吃米飯為何有效?米飯含糖量高,糖是濕氣主要來源。控制糖即是控制濕氣,所以減肥會得效。脾胃不好病人,他們說大便稀溏、黏馬桶即是內生濕氣緣故。黏滯是濕邪的特點之一。糖、蜂蜜也是黏滯的。剛煮好的大米飯看著發黏,即是大米含糖量高的外在體現。
南方線米口感不好吃,是因為含糖量低。糖尿病人、肥胖者少吃線米無礙,東北大米含糖量高必須要嚴格控制。
祛濕在於健脾,脾得健運濕氣自化。健脾食物應以低糖小米、高粱米、山藥、芡實為首選。遼寧孕婦坐月子,小米粥、煮雞蛋是標配。小米色黃入脾土,煮飯、煮粥味甘而不黏膩,是健運脾土之上品。雞蛋益腎填精,充補先天腎氣,小米粥煮雞蛋脾腎雙補,故能流傳千年而不衰。
芡實是健脾益腎的中藥,剝開之前像雞頭,故在江南地區叫雞頭米。是江南水鄉特產食品,蘇州旅行時商場常能看見芡實糕。為何重點提芡實?中藥飲片皆是乾燥成品,煮藥加水時要考慮藥材本身吸水量。以前煮藥時我發現芡實這味藥它特別能吸水,若不超量加水極易煮幹。根據芡實吸水特性,更能佐證《本經》記載芡實「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濕痹也叫著痹。《黃帝內經》痹論:「濕氣勝者為著痹。」《本草求真》對芡實功效的記載:「利脾濕、澀腎氣。」芡實祛濕氣好比增強土壤的吸水能力,脾五行主土,利脾濕即是利脾土。薏米祛濕氣是滲利小便、給予濕氣以出路。薏米性涼,寒濕體質不建議長久食用。
《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虛邪實是疾病形成的規律。扶正祛邪是中醫治病的綱領。祛濕氣也應遵循醫理,不能偏執。扶正即扶助脾氣,脾土健運,濕氣自化。祛濕除邪,有芳香化濕法、微汗排濕法、滲利水濕法。不同證型(類型)體質,應選擇適合的治法,不能拘泥一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