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痰濕痰、嘔吐時作、梅核氣,調治常用這兩味藥,你知道是什麼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神農本草經》提到一味藥,其味辛,其性平,能治「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等病症,是哪味藥呢?這就是半夏啦。不過半夏在《神農本草經》中並未列在上品,因為半夏是「有毒」的,入藥之前均需要炮制減毒,或煎煮時加入生薑以解半夏毒。

  半夏的炮制品有清半夏、法半夏(即制半夏)、薑半夏、半夏曲等。不同的炮制品在功效上有所偏擅,如清半夏擅長化痰,薑半夏擅長降逆止嘔,法半夏擅長燥濕,半夏曲多消食化痰,不過半夏的常規功效各種炮制品基本都還是有的,只是通過炮制手法將其中的某一功效放大。經歷代醫家的研究總結,如今半夏的性味偏於溫辛,可歸肺、脾、腎三經,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十分卓絕。

寒痰濕痰、嘔吐時作、梅核氣,調治常用這兩味藥,你知道是什麼嗎 健康 第1張

  不過由於疾病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龐雜的過程,所以多數時候都較少「單兵作戰」,像半夏,就有一位好搭檔,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茯苓。茯苓的功效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畢竟是一個藥食兩用的中藥,用得多,大家也更為清楚,茯苓味甘淡而性平,歸心、脾、腎三經,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之功。

  縱觀半夏與茯苓配伍出現的地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厚樸湯、半夏藿香湯、半夏白術天麻湯、半夏茯苓湯、藿香正氣散、茯苓小澤瀉湯、防風茯苓湯等等不勝枚舉,對應的病症較為繁雜,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的都有,但我們應當從不同中去尋找規律。

  細心的人就會發現,半夏與茯苓這兩味中藥同在的方劑,其所治之病證,均有痰濕水飲為患,或外感,或內生,或實,或虛。到這裡,我們或許能下一個結論,半夏與茯苓,是治痰濕的「黃金搭檔」。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勁往一處使得呢?這3種情況不妨了解一下。

寒痰濕痰、嘔吐時作、梅核氣,調治常用這兩味藥,你知道是什麼嗎 健康 第2張

  1.濕痰、寒痰

  半夏辛溫而燥,可入肺脾;茯苓甘淡,能入脾腎。我們都知道,脾為生痰之源,半夏擅長燥脾濕、化痰濁,茯苓甘補脾助其運化水濕,二藥共用能止未生之痰;肺為貯痰之器,半夏能溫臟腑化寒痰,茯苓淡滲利濕導痰濕從小便而去,二藥相須可消已生之痰。當然啦,二藥還常與陳皮、幹薑、細辛、天麻、白術等藥同用,以便更加精準地打擊濕壅於肺,或是寒飲咳喘,或是痰濕上擾清竅等證,體現出對病位、病機的精妙把握。

  2.嘔吐

寒痰濕痰、嘔吐時作、梅核氣,調治常用這兩味藥,你知道是什麼嗎 健康 第3張

  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藥性解》中寫道,半夏「下氣止嘔吐……大和脾胃」,而發揮半夏降逆止嘔之功以治嘔吐之症自醫聖張仲景已有之,張仲景認為它適宜於多種原因所致嘔吐。因胃熱而起的嘔吐,半夏常與竹茹等清胃止嘔的藥同用;因胃陰虛而起的嘔吐,常配伍麥冬等養胃陰藥。而茯苓一則能健運脾氣,二則能利水滲濕,常常與半夏、生薑同用於痰飲或寒濕,以及胃虛氣逆所致的嘔吐,多能獲效,如小半夏加茯苓湯。

  3.梅核氣

  梅核氣因氣鬱痰凝而成,主要表現為咽喉有異物感、胸膈滿悶,但喉鏡檢查常常顯示無異常。半夏厚樸湯就是梅核氣的專方,特為肝氣鬱滯而使肺胃氣津亦不暢,導致痰氣凝結於咽喉所設。方中半夏既能化痰散結,又能降氣和胃,轉輸津液;茯苓滲濕健脾,助半夏化痰氣;再加上厚樸之行氣寬中燥濕、蘇葉之理肺疏肝、生薑之溫散水氣,諸藥共奏行氣散結、降逆化痰之功。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徐長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