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現在的人都講究進補,五臟六腑從何補起呢?如果你有非常明顯的腎虛、心虛症狀,可以針對性地進補。其他人,特別是女性,都可以隨時從補脾開始,因為脾虛是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女性普遍存在的問題。
比如,你特別容易感冒,即便天氣不熱,平時動不動就出汗,而且一吹風就病了,這種嬌弱的體質最適合補脾。因為脾為肺之母,所謂「母肥兒壯」,脾氣強壯了,肺氣就不虛了,免疫系統功能也就增強了。
再比如,你特別容易失眠,還經常頭暈眼花,中醫辨證可能屬於「心血虛」,那也該從補脾開始。因為只有脾氣足了,吃進去的營養才得以化為陰血,心血才能不虛。總是「流落街頭」「居無定所」的心神,才能在充足的心血中「定居」下來,人也就睡得著了,這種人最適合的中成藥就是「人參歸脾丸」。如果想找一個適合中國人普遍使用的補養辦法,「全民補脾」是最靠譜的。
補脾的藥物不同於補腎、疏肝、清心的藥物,性質一般都很平和,其中食藥兩用的很多。也就是說,很多補脾藥既是食物也是藥物,比如山藥、蓮子、小米、薏苡仁、芡實、大棗。因此,補脾是最適合在生活和飲食中體現和進行的補益方式。
如果想找一個適合中國人普遍使用的補養辦法,「全民補脾」是最靠譜的。
特別是糧食類的食材,尤其適合脾虛的人吃。從西醫角度講,糧食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而脾氣花在消化糧食上的能量是最低的,遠遠低於消化蛋白質、脂肪。醫生現在對糖尿病人的飲食控制,也要求他們一天熱量的60%都要來源於糧食。過去那種為了保持血糖不偏高,而用蛋白質代替糧食的做法已經被否定了,而是要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保證每天糧食的攝入。因為對糧食的低能量消化過程,是身體的節能過程,這就是對脾氣的一種節約。不傷脾氣,就是在呵護「後天之本」。
「五谷」中,小米、黃米都是黃色的,是入脾經的,放在第一位也是為了強調脾胃的重要。脾胃不好以及因為脾胃不好而氣血不足的人,應該長期吃小米、黃米。如果按中醫的藥性劃分,小米和黃米都是性溫、味辛的,所以比較適合早上吃,比如,早上喝一碗小米粥就很符合養生理論。傳統中還有「上床蘿蔔下床薑」的說法。性質溫熱的薑也是入脾經的,建議早上起來吃,因為早上的時候,人體內的陽氣初生,脾氣還不蓬勃,需要扶助,以幫助它為即將忙碌一天的臟腑提供能量。所以很多懂養生的長壽老中醫都有早上喝小米粥、用生薑做小菜的習慣,這都是基於補脾的這個原理。
種過小米的人都知道,小米產量低,而且很消耗土地,種幾年就能使肥沃的土地變得貧瘠,可見小米對土壤中的營養「掠奪」得有多徹底,它吸收的營養有多豐富!同樣作為種子,一粒小米和一粒玉米將來都要生長為一棵植物,自然是體積小的小米中的精華多於玉米,這也是為什麼小米一直是中國人補虛時的首選,因為它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土壤裡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