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中醫認為,十病九濕。入夏後,雨水重,很多常見的問題如積食、厭食、腹瀉、困倦等,大多都和濕氣重有直接的關係。那怎麼樣祛濕最有效?以下5個方法,可以幫助祛除體內的濕氣。
1. 喝粥陳皮、赤小豆補脾助汗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介紹,五一過後,天氣漸熱,孩子吃冷食、喝冷飲、吹冷氣機會導致寒濕二邪積聚在體內,這時候喝碗熱粥能夠祛除體內的寒濕之氣。
一是因為,溫熱的粥可以助胃氣,充足的胃氣能夠促進氣血的運行,加快人體津液的代謝,讓濕邪通過小便而排出體外。
二是,喝熱粥發發汗,也有助於濕氣從表而去。食療方面推薦吃陳皮瘦肉粥,陳皮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調暢肺氣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氣,為水之上源。一身之氣正常運行,則水液正常,如果肺氣閉塞,則水液一定瀦留。所以,陳皮具有明顯的祛濕化痰的作用。此粥孩子、大人都可以吃。
薏米也很能祛濕,但偏寒涼,孩子常吃傷脾陽。現在很多家長天天給孩子吃冬瓜薏米湯,其實不是很合適。給孩子祛濕比薏米更合適的,是赤小豆。
在此推薦兩款赤小豆食療方:生魚1條,冬瓜250克,赤小豆30克,生薑10克。生魚宰淨,冬瓜連皮切塊,與赤小豆、生薑同煲湯,不放鹽食用。每1~2周喝1次即可。可以補脾、利水,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2. 運動遊泳疏通氣血有助祛濕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介紹,食補不如動補。家長要鼓勵孩子多運動,一為發汗,將身體內的濕邪糟粕排出,二為提升陽氣,促進脾腎之陽的生長。
在眾多運動中,比較推薦的是遊泳。遊泳時,全身都參與,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快速疏通各經各脈氣血,讓全身的氣血通達。氣血狀態好了,陽氣足了,就有足夠的動力把濕氣排出體外,所以遊泳是能夠很好地祛濕的。尤其是體質比較差、反覆生病的孩子,甚至是一些過敏性體質的孩子,遊泳是比跑步、打球、踢球更好的運動。因為不會過於激烈,又能疏通氣血。
但家長要注意一點,在遊泳之後,要盡快讓孩子擦幹身體,再去沖淋室沖熱水澡,以免受寒。
以後天氣熱了,也不能偷懶不動,保持運動的好習慣,對痰濕體質來說特別有益。老年人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都是不錯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過於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以免傷陰傷陽。出汗以後要及時地擦幹,不要立即洗澡,吹風。
3. 艾灸疏通經絡扶陽補氣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表示,春夏進入身體裡的重濕之氣,你不逼它,它自己是不會跑出來的。艾灸為純陽之物,而寒濕為純陰之物,陽進陰退,陽壯陰衰。所以可以起到扶陽補氣、滋陰生血、調整臟腑的功效。經絡疏通了,氣血通調了,孩子自然有足夠的陽氣將濕氣驅散。
艾灸的穴位給大家推薦兩個——豐隆穴、足三裡。
豐隆穴: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濕排出去。此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
足三裡穴:它是調理脾胃,驅趕內濕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一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要注意的是,孩子皮膚嬌嫩,最好不要自行在家給孩子艾灸,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也以用小兒推拿的方法來健運脾胃,脾胃功能好了,就能更好地運化水濕了。給家長推薦一套健脾的推拿手法:運板門100~300下、順運內八卦50~100下、分推腹陰陽50~100下。
4. 貼敷肉桂糊敷肚臍溫陽祛濕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談到,濕氣阻滯在脾胃中,易傷身。特別是中老年人,脾腎陽氣不足,就更容易受到水濕的侵害。可以試試「貼敷」,溫陽祛濕。方法很簡單,就是將肉桂貼到肚臍上。用肉桂末10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敷在肚臍上,再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一般2小時換1次藥,一天一次,延續敷一周就可以了。
針對濕熱瀉,臨床上通常採用刮痧的方法,使濕熱之邪盡除,施治部位多為背部膀胱經背俞穴,因背部面積較大,操作方便,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需要配備刮痧板和刮痧油,在刮痧板的粗邊上塗上刮痧油,五指緊握,手心頂住刮痧板,沿著脊椎旁開1.5~3寸的位置從上至下緩慢刮拭,用力一定要均勻,切不可為了迅速出痧而亂了順序,刮拭15~20次後改刮肩胛部位,沿著肩胛縫的方向從上向下刮拭即可。
刮痧完成後注意保暖,切勿著水受寒,並飲用溫水200毫升,待痧印消退後方可洗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刮痧的時間不可太長,10分鐘即可,如若因操作時間太長出現皮膚潰爛,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消毒處理。
5. 泡腳藿香正氣水泡腳解表化濕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談到,我們都知道,睡前泡腳可以幫助孩子祛寒,但其實泡腳也是可以祛濕的。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因為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的6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利水的作用。
給孩子泡腳,可以在水中加入兩三支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主要由藿香、蒼術、陳皮、厚樸、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蘇等中藥組成,可以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也可以用藿香50克煎水後來泡腳,按揉小腿內側的陰陵泉,也有很好的排濕效果。
如果有畏寒怕冷、四肢冰涼的煩惱,可加入桂枝30克、艾葉30克煮水後泡腳,等到這一年的冬天,便會發現手腳冰涼的症狀會好很多。如果常感覺下肢無力,可以加杜仲30克、川斷30克、伸筋草30克,煮水後一同泡腳,可以起到補益精氣、強筋壯骨的作用,尤其適合患有骨質疏松的中老年人使用。
泡過腳後,趁著腳上的經絡比較敏感,可以用大拇指指腹按摩肝經上的太沖穴100次,腎經上的湧泉穴100次。這樣既可以降血壓,還可以清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