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每到冬天,不少膝關節炎患者會病情加重,甚至疼痛不能行走,給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吃藥、打針、理療都試過了,還是治不了根,到底要不要手術呢?
對於膝關節炎的治療,目前有很多方法,但是患者往往在早期不能堅持正規系統地治療,病情控制不佳,長期反復發病,最後被告知需要手術「換關節」。許多患者又對關節置換存在諸多疑慮,對於要不要手術也猶豫不決,不同的醫生可能還會給出不同的治療方案,這就更加深了患者的矛盾心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慧武認為,在選擇治療方案的時候,要跟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仔細查體,找到根源,並了解患者的生活訴求以及疾病對患者生活的困擾程度,然後幫助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膝關節炎的「階梯治療」
對於膝關節炎的治療,李主任介紹說,一般採用階梯治療的方式,根據膝關節病變的不同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老年人的退行性膝關節炎可以分為輕、中、重不同的程度。
早期:對於輕度的最早期的膝關節炎,李主任建議以功能鍛煉、活動方式的改變為主要治療手段,配合短期、間斷的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改善病情。「包括選擇特殊的鞋子、鞋墊來調整步態,改變膝關節的運動軌跡等。」
中期: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到了中期,早期的一些治療手段不能緩解症狀了。李主任指出,這個時侯就需要更積極的治療方式,在服藥的基礎上配合注射治療,甚至部分患者需要關節鏡治療。
中晚期:到了膝關節炎的中晚期,關節鏡治療也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就可能需要正式的手術介入了。
李主任介紹說,手術治療也有不同的術式。「如果患者存在明顯內翻畸形或外翻畸形,造成一側膝關節軟骨磨損,可以做截骨矯形手術,把腿骨矯正,將體重分擔到另一側,從而保護患側關節,術後患者的疼痛就會明顯緩解。如果患者的腿骨沒有明顯的畸形,單純的膝關節內側或外側或前方的軟骨部分磨損了,可以針對性地採取微創的單髁置換術,修補損壞的部位。」
晚期:到了膝關節炎的晚期,病變累及整個膝關節,出現骨質增生、關節間隙磨損、內外側及前方等都有損傷,就可能需要採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膝關節置換術。李主任特別強調,這一手術的本質並不是把整個膝關節換掉,只是把膝關節表面損壞的軟骨換掉,對於患者術後功能康復很有幫助。
「膝關節表面置換手術的創傷其實並不是很大,術後基本可以達到無痛或微痛的程度。」李主任介紹說,「有些上午手術的患者,術後當天就能下地自如步行,扶著助行器就可以開始功能訓練了。」
患者在術後基本都能正常地活動、生活,買菜做飯都沒有問題。白天長距離行走之後,夜間可能會出現酸痛不適,需要多休息後才能恢復正常。一般半年到一年以內,上下樓梯可能會覺得有些費力,這方面康復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不少膝關節炎患者有這樣的經歷:有些醫生建議手術治療,置換膝關節;而有些醫生認為可以暫時不手術,繼續保守治療。那麼,究竟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置換膝關節呢?
李主任推薦了一種自我判斷的方法,假設膝關節的正常功能以10分為滿分來評估:如果患者平地走路都出現膝關節疼痛,那就只有1、2分的水平;如果行走不超過500米後出現膝關節疼痛,那麼只有5、6分的水平;如果行走2、3公里才出現膝關節疼痛,那麼就有7、8分的水平。
李主任表示,對於老年人的退行性膝關節炎,手術以後大部分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可以恢復到8、9分之間。「如果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只有5、6分了,可以選擇手術治療,使膝關節功能達到8、9分,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有明顯的改善。如果膝關節功能還有7分的水平,手術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就不建議手術治療。」
對於膝關節病變,李主任一般都會詢問患者走路是否有疼痛,如果患者一走路就疼痛,或者走不了1公里路就疼痛,對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同時結合影像學檢查膝關節病變確實比較嚴重,就考慮膝關節表面置換手術治療。如果患者走平路沒有疼痛,只有上下樓梯的時候會出現膝關節不適症狀,這種情況對生活質量影響不大,可以不做手術。手術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質量。
近些年來,骨科手術技術突飛猛進,治療關節病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僅僅膝關節手術的方式就五花八門,需要專科醫生仔細檢查患者的身體,通過影像學檢查詳細了解病變程度,明確真正困擾患者的病因,然後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生活訴求,有的放矢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李主任坦言,僅僅依靠影像學檢查來判斷手術與否,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仔細詢問患者的各種信息,很多患者自己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需要醫生循循善誘地去發現問題,找到根源。李主任在給患者看病的時候,不僅會詳細詢問病史,還會對每位患者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以確保診斷的準確性,提高對病情嚴重程度判斷的精準性。
給關節補充「潤滑液」有用嗎
對於早中期的膝關節炎,有不少患者接受了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有些醫生可能會告知患者,走路、上下樓的時候膝關節疼痛,是由於關節腔內缺乏「潤滑液」了,注射玻璃酸鈉相當於給膝關節補充了「潤滑液」,關節疼痛的症狀就會得到改善。甚至,市場上也有不少口服的藥物、保健品,號稱有「潤滑」關節的作用。確實有不少患者膝關節痛因此而得以減輕,但也有些患者效果並不明顯。
這種所謂的「潤滑液」,對膝關節炎究竟有沒有用呢?
「潤滑液」效果因人而異
李主任介紹說,臨床上有很多關於保護關節的藥物,比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等,也確實有很多人在服用這類藥物。在美國,這類藥物作為保健品在超市里就可以買到。「這種藥沒有太大的副作用,對於年紀較輕、病情較輕的人,如果服用後自己感覺有效果,可以間斷服用。」李主任認為,「對於軟骨磨損已經比較嚴重的人,服用這類藥物就沒有太大意義了,已經失去了營養軟骨的作用了。」
往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也是同樣的道理,主要作用是潤滑、營養軟骨,對於軟骨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也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有些患者注射玻璃酸鈉後,也確實覺得膝關節症狀得到了改善。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這種「潤滑液」注射治療呢?
「一般注射玻璃酸鈉一個療程,即每周一次,連續注射5次後,如果效果能夠維持半年以上甚至一年,那麼這種治療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是李主任也坦言,「不要指望注射一個療程後,膝關節就恢復正常了,這是不現實的。這一治療方式只是在一定時間內改善膝關節軟骨的營養,並不能完全阻止膝關節的老化進程。」
注射治療需規範進行
對於注射玻璃酸鈉有效的患者,可以第二年或間隔一兩年再次注射,只要做好局部消毒、正確注射,可以反復多次治療。但是,如果注射後效果只能維持兩三個月,不到半年膝關節又開始出現疼痛不適,那麼這種治療方式就已經不適合了,不能頻繁注射。所以,選擇這種治療方法,也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有選擇地嘗試。
另外,有些關節注射治療會在注射藥物中加入激素類藥物,就是俗稱的「封閉針」,這比口服激素藥物副作用小,有些患者注射後症狀確實有明顯改善。但激素注射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報導指出,每年膝關節腔內注射激素不超過4次,對軟骨不會產生副作用。但是注射激素過於頻繁,反而會引起軟骨的損傷和破壞。李主任提醒說,激素注射治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
專家簡介
李慧武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首席科學家。先後擔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關節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骨關節工程專委會主任委員等職。目前主持及參與「863」重大項目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參編《外科學》等專著6部,發表論文近百篇。擅長髖、膝關節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特別是髖和膝關節置換及微創治療、髖關節保髖治療、人工關節翻修手術等。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南部);周四下午(北部)。
END
往期精彩回顧
如何保護「第三副牙齒」 全國首個智慧化高血壓診療中心在滬啟動 冬季皮膚瘙癢,可能是你吃得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