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丹溪心法·六鬱》雲:「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說明情志波動,失其常度,導致氣機鬱滯而發病。如日久不愈,由氣及血,或氣鬱化火,則變生多端。
所以朱丹溪進一步提出氣、血、痰、火、濕、食「六鬱之說」。同時還指出六者之間,先有氣滯,而後濕、痰、火、血、食等隨之而鬱,從而為病。稟先哲之說,根據六鬱的不同症狀進行辨治:
…
(1)氣鬱
氣為一身之主,精神樂觀,心情舒暢,氣血流通暢達,何病之有?若情志不遂,精神憂鬱,致肝氣疏泄不及,發為氣鬱之病。
臨床除表現心情鬱悶,意志消沉外,常有胸脅苦滿,脅肋脹痛,脘悶納呆,噯氣泛惡,大便不暢,女子月經不調,舌苔薄膩,脈弦等。
治當疏肝理氣、解鬱暢中之法。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以順其條達之性,開其鬱遏之氣,即《內經》所謂「木鬱達之」。
(2)血鬱
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病則血不得以獨行。氣病及血,致血行鬱滯,或因跌撲損傷,傷及脈絡,瘀阻不通,而成血鬱之證。
臨床常見頭痛或胸脅疼痛,痛有定處,遇情志不遂則重,或脅下有症塊,女子月事不行,大便色黑,舌質紫暗,脈弦澀等。
治宜活血通絡,理氣解鬱。
方用血府逐瘀湯或血鬱湯之類。
…
(3)痰鬱
肝鬱乘脾,脾不健運,濕濁內生,凝聚成痰,痰氣交阻於胸膈之上,而成痰鬱之證。
臨床常見精神憂鬱,胸部悶塞,脅肋脹痛,咽中似有核狀物阻塞,不得吞吐,舌苔白膩,脈弦滑等症。
治宜理氣解鬱,化痰散結。
方用半夏厚樸湯或痰鬱湯之類。
(4)火鬱
肝為將軍之官,性喜升發。若情志不遂,急躁易怒,肝氣鬱結,鬱久化火,所謂「氣有餘便是火」。火性炎上,循肝經上行,發為火鬱之證。
臨床常見胸悶脅脹,嘈雜吞酸,或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耳鳴,大便幹結,舌紅苔黃,脈弦數等。
治宜清肝瀉火,和胃解鬱。
方用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或火鬱湯之類。
…
(5)濕鬱
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輸送水濕。若肝病及脾,脾不能運化水濕,濕鬱於中,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發為濕鬱之證。
臨床表現脘腹脹滿,噯氣口膩,頭重身困,不思飲食,大便溏薄,苔白微膩,脈濡緩。濕性黏滯,則肢節酸痛,遇陰寒則發。
治當理脾解鬱,除濕化濁,使濕無留著之處,病自愈矣。方用濕鬱湯或二妙散合獨寄生湯之類。
(6)食鬱
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滯。若飲食不節,宿食停滯,脾胃受損,納運失常,致使胃氣鬱滯,結聚而不能發越,而成食鬱之證。亦有因飽食動怒而發。
臨床常見胃脘脹滿,納呆胃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脈滑等。
治以消食導滯,和中解鬱。方用保和丸加減,越鞠丸亦可採用。
>火鬱則瀉,痰鬱則化,氣鬱則疏…六鬱之疾,何法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