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馮唐
2018年
1.有質量、有服務的醫療在中國依然稀缺。即使願意出錢,還是買不到。
2.有質量、有服務的醫療在地球某些地方的確存在。如果願意出錢,可以買到。中國人購買這些服務的年增速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是去治療腫瘤。但是,這些地方不說中文,這些地方沒有好吃的烤鴨、涮肉和辣火鍋,這些地方沒有至愛親朋。
3.醫療服務還是社會資本投資的熱點,已經出現數家管理醫院床位數過萬張的非公醫療集團。醫療服務還是剛需,醫療服務還是抗經濟周期(經濟越差,人們越有時間去看病),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的流行造成醫療服務領域還是存在大量沒被滿足的需求。
4.資管新規和管理醫院的難度造成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服務的熱度在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相關方意識到,醫療服務不是一個很容易掙快錢的暴利行業。蓋樓容易,申請牌照難;申請牌照容易,吸引醫護人員難;吸引醫護人員容易,吸引懂醫療、懂經營的管理核心難;吸引管理核心容易,吸引患者難;吸引患者容易,獲得經營利潤難;獲得經營利潤容易,股東獲得投資回報難。
5.非公醫院的定位越來越清晰:公立醫院的有效補充。但是,公立醫院強大的學科優勢下,非公醫院如何吸引醫護人員、如何吸引患者?公立醫院將長期主導醫療市場,但是公立醫院的定位持續模糊:公立醫院就應該是公益?公立醫院如何激勵醫生群體?公立醫院如何平衡醫教研?
6.移動醫療和醫療AI依舊無法躲開幾個核心問題:如何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誰為產品和服務付錢?付費方的動力何在?
7.實體醫院已經越來越多地採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患者就醫體驗。非公醫院快速應用互聯網技術,有可能彎道超車,快速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8.醫生群體還是缺乏憑借差異化醫療技術從正規管道獲取合理收入的方式。社會輿論還是傾向於醫生群體應該都是聖人和天使(盡管社會人自己並不想成為聖人和天使),傾向於醫療就不該盈利(盡管社會人自己都在市場經濟中拼命盈利)。
9.走出公立醫院體系的醫生群體漸漸發現,他們離開知名三甲醫院之後,缺乏足夠好、足夠多的執業地點,他們自身缺乏足夠的服務意識、品牌力量和管理能力。
10.藥品帶量採購試點之後,可能是全面推廣。藥品全面帶量採購之後,可能是高值耗材全面帶量採購。如果全國嚴格執行,很可能全面降低醫保負擔。問題是,醫生群體實際減少的收入如何彌補?如果不彌補,醫生群體的動力從何處產生?反人性的措施很少能在大範圍內長期執行。帶量採購會再一次證明這一點嗎?
2017年
1.「有質量、有服務」的醫療在中國依舊稀缺。「小病扛著,大病去三甲」依舊是中國患者主流就醫習慣。「盡管協和醫生多數不太會笑,盡管協和很擠,有了疑難雜症還是要去協和。」
2.中國患者差異化需求得不到基本滿足,2017年有接近五十萬的中高端患者去海外就診。」既然去北京也是坐兩三個小時飛機,去東京也是坐兩三個小時飛機,去美西也就是十個小時飛機,如果不是急症,如果語言溝通問題相對解決了,如果費用能承受,我為什麼不去一個更多笑容、更多耐心、更安詳、更細致的就醫環境呢?「
3.醫改政策走向不明,在「強調公益性」還是「強調市場性」兩邊搖擺。」中國醫改就是一群腦子不好的人在開特運會。未來醫改方向就是改變逐利機制。「」問題是到底是市場派腦子不好還是公益派腦子不好使?大包大攬的醫改能花最少的錢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多少財政對於基層醫療的投入打水漂了?」
4.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的核心還是醫生,但是幾乎看不到任何一個核心醫改政策和醫改模式是以提升醫生滿意度為首要目標的。「醫改總是沒看到如何讓醫生滿意。醫生不滿意,怎麼可能有患者的滿意?」「費用總額控制住了,但是很多好醫生流失到別處去了,能說這個醫改模式成功了嗎?「「在分級診療力推一年之後,5億人簽約家庭醫生。這個數據可能是真的,但它為什麼成了全國人民的笑話?」
5.「用聖人的標準要求醫生」的做法是道德綁架,醫生也是人,也想過上體面的日子,「你把國旗比母親?你媽才整天在天上飛!人成不了神,至少別指望每個人都成神。醫生首先是人,最後也不會人人都成神。」
6.醫生灰色收入依舊普遍、占比依舊很高。違反人性的體制、機制、政策,都被人類集體無意識的智慧化解掉了。「任何反人性的措施,都是長久不了的。」
7.醫生集團的商業模式依舊在探索階段。公立醫院缺乏合作動力、私立醫院缺乏誠信保證、醫生本身缺乏商業素養和實操經驗,這些都是阻礙醫生集團快速發展的瓶頸。
8.不把醫療服務當成生意是缺乏基本常識,「患者滿意、醫保滿意、藥廠滿意、醫生也滿意,你見過四家打麻將、四家都贏錢了情況嗎?」
9.醫療服務的非市場化和醫生灰色收入的普遍性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醫藥、醫療器械企業的創新環境和創新能力。
10.中國醫療不能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因是官本位。
2016年
1.「有質量、有服務」的醫療在中國依舊稀缺。
2.盡管將幾家北上廣深的三甲醫院股份制改制能夠推進中國醫改進程十年以上,但各地各級政府對於存量醫療資產的改革越來越保守。
3.盡管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但政府正在切實推進真正意義的醫生多點執業。在社會資本的輔助下,有團隊、有病人群、不甘忍受公立體制束縛的名醫,開始認真考慮並嘗試在體制外行醫。被「解放」的有創業精神和管理天賦的醫生會是往後十年中國醫療改革的核心動力之一。
4.通過並購和重組,華潤鳳凰醫療集團等社會資本控股的醫療集團在規模上已經突破一萬床,盈利模式已經初步清晰,如何做到規模效益、精益管理、管理輸出、品牌建設是之後三五年的難點。
5.莆田系等二三十年前開始做醫療的團隊努力正規化全面發展,在良好服務態度和品牌宣傳的基礎上加強學科建設。莆田系創業者的二代受過良好而正規的管理教育,開始走向主管崗位。莆田系2.0將會在之後五到十年全面出現。
6.從一開始就按歐美標準設計、建設、管理的社會辦大型現代化醫院逐步進入試經營期,個別醫院的收入已經突破三億元,成為社會辦醫的重要力量。個別按照歐美標準選址、裝修、經營的診所連鎖也走過了最初的瓶頸期,盡管合適的醫生資源依舊緊張,但其已經具備一定的擴張基礎。
7.盡管保險和醫療是天生夥伴、由保險驅動的醫院管控模式(凱撒模式)會是中國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管理經驗嚴重不足和行業基因差異巨大,中國諸多保險集團在醫療服務行業的嘗試還沒有明顯成效。房地產公司、制藥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其他行業企業進入醫療的努力也面臨諸多困難。
8.移動醫療依舊不能從根本上提供全面臨床解決方案,醫療阿法狗有可能在之後三五年投入實用,部分解決低年資醫生培訓不足的問題。
9.盡管唐氏綜合症篩查之後的殺手級應用還在探索中,但基因診斷領域會在之後三五年逐漸擺脫科學算命,形成明確的商業模式。
10.應屆高中生及其家長應該認真考慮報考頂級醫科大學。與2016年相比,2026年醫生會是一個體面很多的職業。
2015年
1.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有質量、有服務」的醫療在中國不存在,即使是在北、上、廣、深。
2.中國醫療目前問題的根源是醫療資源的行政化壟斷。90%的床位、手術、高級醫療人才等由政府醫院管控。政府行政化管控醫院的諸多核心方面:準入、規劃、事業編、評級、班子成員、科研經費、醫保、定價等。
3.政府對於醫院的行政化管控涉及多個政府部門。政策、法規很難統一,效率、效能很難提升。
4.政府對於醫療的投入(GDP5%)長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GDP 10%)。
5.醫療至今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科技的進步沒有在根本上減少它的複雜性。醫療涉及患者、醫生、醫院、藥企、保險(5P,patient、physisian、provider、pharmaceutical company、payer),我們還無法簡單地完成對於疾病的診治。
6.醫療至今還是一個種樹的行業,不是一個種草的行業。如果過分強調掙快錢,很容易走向歧途。
7.因為醫療的複雜性、長周期性,在醫療改革中只允許做增量、不允許做存量,醫療改革必然非常艱難。
8.醫療不是一個純粹的生意。純粹為了賺錢,特別是純粹為了掙快錢,很容易走向歧途。
9.醫療畢竟還是一個十萬億級的生意。市場看不見的手盡管不完美,但是還是最好的資源配置方式。認為中國醫療可以由政府按純公益的方式管理,不現實。
10. 期望人性可以無止境地被改造,不現實。醫護人員也是人。任何改革,如果拿回家的實際收入長期明顯少於改革前,改革很難成功。廢除以藥養醫不難,難在廢除之後,以什麼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