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盡管總是叮囑患者空腹到醫院抽血,但有時因為各種原因,可能並不能做到空腹抽血。小編帶你來看一看空腹時與進食後化驗檢查指標的變化!
先來看看歐洲臨床化學和查驗學聯合會(EFLM)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各國靜脈采血前空腹時間:
Simundic A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hemistry, 2014
我們會發現在是否空腹采血上各國其實是有爭議的。
除了特別提及的數據外,本期文章的數據主要來自於2014年發表於Clinical Biochemistry雜誌上的一個設計比較嚴密的研究。該研究納入了20-30歲之間10名健康男性和10名健康女性,分別在:
①晨起,空腹12小時後;
②早飯3小時後;
③午飯3小時後測量77項化驗指標。
為保證試驗對象的餐食相同,餐食統一供應,早餐含有630kcal能量(碳水化合物80%,脂質11%,蛋白質9%),午餐含有850kcal能量(碳水化合物64%,脂質18%,蛋白質18%)。
下面我們按化驗項目的順序為大家梳理一下進食對各項檢查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01
血常規中大部分項目並不會受到進食的影響,但非常重要的2項——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在空腹與飯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白細胞在午飯後相比空腹時上漲了20%,而中性粒細胞則上升了30%!如此巨大的影響是不是證明了進餐對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有影響呢?
1989年發表的一篇研究納入了7685名中年男性,在一天中多次測量白細胞計數後發現,白細胞在進餐前後的變化趨勢與兩餐之間相同,都是從清晨到下午逐漸升高。因此,很可能是白細胞的晝夜節律而不是進食引起的白細胞變化。
下圖中藍線為實驗中觀察到的白細胞變化,而紅線是1989年研究中白細胞的晝夜變化,進餐對白細胞的影響基本上完全可以用白細胞的晝夜節律解釋。
Plumelle D,Clinical Biochemistry, 2014
但是,目前也有研究認為進餐會對血常規檢查造成影響。比如一篇2010年納入17名健康成年人的研究發現,相比空腹時的血常規,進餐2-3小時後淋巴細胞計數會顯著減少(從2.24×109/L → 1.82×109/L),其它一些指標變化盡管也在統計學上顯著,但是沒有臨床價值。
Lippi G,Blood transfusion, 2010
目前暫時沒有進食會影響血常規結果的決定性證據,但是很多研究都已經證明血常規會受到晝夜節律很大的影響。因此,注意血常規抽取的時間比是否空腹更為重要,薄暮的白細胞甚至可能比早上高20%。
02
凝血功能的三項指標:PT、aPTT和Fib不受進食影響。2014年義大利的另外一篇研究在對比空腹12小時與早餐後的aPTT、PT、Fib、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後,也認為進餐不會影響凝血功能檢查。
03
肝功能
ALT、AST、ALP、GGT、總蛋白、白蛋白不受進食的影響,而總膽紅素在進食後則會明顯降低,降幅可達10%以上。另外一項納入了135名健康男性和女性的研究也證實了隨著空腹時間增加,血清膽紅素水平逐漸增加,大約每空腹1小時,總膽紅素增加0.43umol/L,可能與空腹膽汁淤積有關。但有另外的學者認為膽紅素的變化是由於晝夜節律而非進食。
因此,肝功能受到進食的影響較小,非空腹肝功能應該是可信的。
腎功能
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尿酸不會受到進食影響,而肌酐在進食後會顯著增加。另外一篇研究發現在進食肉類食物2小時後,15名健康受試者的肌酐平均上升了約34umol/L!而如果進食的是純素食,肌酐不會受到影響。
因此,飲食的種類對肌酐影響較大,測定應該在盡量在空腹進行,純素食後也勉強可以接受。
電解質
電解質是否受到進食的影響可能與飲食中所含的電解質濃度有關,而在研究中並沒有發現正常飲食對於電解質的顯著影響。
血脂
血脂檢查前是否需要空腹近幾年研究很熱。目前許多國家的查驗標準中都規定血脂檢查前需要空腹8-16個小時不等,但2016年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一篇重磅共識打破了這一常識。共識由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和歐洲臨床化學和查驗學聯合會發布,列舉了近年來數個較大的空腹時間對血脂影響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兒童:
Nordestgaard,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還是成年男性和女性:
Nordestgaard,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空腹時間除對甘油三酯造成一些影響外,並不會顯著影響其它血脂水平。在共識發布前丹麥已經開始常規使用非空腹血脂來作為監測手段,當患者非空腹甘油三酯>4.0mmol/L時可以復查空腹甘油三酯。
因此,為了增加患者的血脂監測依從性,共識認為可以常規監測非空腹血脂。
心肌損傷標誌物和BNP
心肌損傷標誌物在進食前後並不會改變。目前尚未發現進食影響心肌損傷標誌物的報導,可能因為健康人心肌損傷標誌物的濃度很低,飲食的影響甚至無法體現在數值上。
而BNP觀察到了餐後的下降,最多可以下降接近30%。盡管目前發現BNP存在晝夜節律,但BNP的變化目前還沒有完全證實可以用晝夜節律解釋。
其它
血清鐵、淀粉酶、脂肪酶、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CRP未發現進食有影響。
04
研究發現內分泌的多項指標在餐前與餐後存在顯著變化,但這種變化究竟是由進食、晝夜節律或是兩者共同所致,還無法徹底探明。ACTH在餐後下降接近50%,皮質醇在餐後下降接近60%,C肽在餐後升高80%,C末端肽降低接近50%,胰島素升高90%,催乳素降低60%,甲狀旁腺素降低20%,睪酮降低接近30%,TSH降低接近30%。這些指標不僅需要要求空腹,可能更重要的是抽取血樣的時間。
不過還是有不少內分泌指標在餐前與餐後並沒有顯著變化,比如糖化血紅蛋白、糖化白蛋白、脫氫表雄酮、雌激素、FSH、LH、FT3、FT4、IGF-1、性激素結合球蛋白。
來源:體檢中心主任之家、壹周冠脈
編輯:小冉 審校:白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