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中寒則腹脹,腸胃病調治首先要分清寒熱。中醫經典常讀常新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腸胃脹滿是特別常見的腸胃疾病,誘發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不盡一致。病程有的很短,有的則可能遷延很長時間。多數情況下,還會兼有食欲不振、胃酸酸痛、大便異常等症狀,也可能會有其他臟腑的不適。對於常見的胃脹一般採用舒肝理氣、消食導滯的方式,多會有效果,但效果不佳,或病症出現反覆的情況也很多。

後溫讀《黃帝內經–靈樞-師傳》,才恍然大悟。

胃中寒則腹脹,腸胃病調治首先要分清寒熱。中醫經典常讀常新 健康 第1張

歧伯曰:夫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胃中熱則消谷,令人懸心,善饑,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皮寒。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饑小腹痛脹。

此段的譯文為:腸胃中熱患消癉病的人,適宜於用寒的療法,而內寒的病人則適宜於用熱的療法。胃中熱,食物消化得快,使人心懸,常有饑餓感,臍以上的皮膚發熱。腸中熱,則排出的糞便象糜爛的粥,臍以下的皮膚發寒。

胃中寒,就會腹脹;腸中寒,就會腸鳴,大便清稀且有不消化之食物殘渣。

胃中寒,腸中熱,則腹脹而且腹泄;

胃中熱,腸中寒,就會總覺得饑餓且小腹疼痛。

以前多注重《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相幹的經方家著作,而忽視《內經》。重讀《內經》,才發覺熟讀《內經》才是掌握醫理的終南捷徑。雖說張仲景是發明內經奧旨者也,但《內經》對傷寒理論也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二者不能偏廢,應該努力的融會貫通。

胃中寒則腹脹,腸胃病調治首先要分清寒熱。中醫經典常讀常新 健康 第2張

胃中熱則消谷,胃中寒則腹脹,可謂大道至簡。見胃脹,便責之以肝氣鬱結,其實也是忽視了陰陽寒熱這個中醫最重要的辯證原則。
更有胃寒腸熱,胃熱腸寒,以及身體其他症狀等龐雜情況,只用單一的方式可能會收一時之功,但也有可能會引起其他的變證,不可不防。

以前治療過胃脹,多會處以大小柴胡、枳術丸、平胃散加減,很多時候是很有效果的,竊喜之餘,思路也僵化了很多,偶爾碰到效果不佳的情況,也多想是患者的原因。

這引起我很大的思考,雖然有「有是病用是藥,有是病用是方」的治病思路,但也要先規規矩矩辨清陰陽寒熱虛實。《內經》中很多辨別陰陽寒熱的理論更應該值得重視,畢竟方劑只是戰術,而陰陽才是戰略,分清了陰陽不至於犯方向性錯誤。而以後再碰到腸胃脹滿的情況,適當的加一些溫性的藥物果然效果更加明顯。

對於中醫經典要常溫常讀,並結合實際,多思考、多領悟。

胃中寒則腹脹,腸胃病調治首先要分清寒熱。中醫經典常讀常新 健康 第3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