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燒烤、小龍蝦、醬爆螺
可謂夜宵三大寶
不過,碰到這種螺千萬不要嘗試!
(以下是織紋螺本螺了)
每年4—9月是織紋螺旺汛期,同時也是織紋螺毒性最強的時候。
織紋螺體內含有麻痹性神經毒素,食用後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切勿前往海邊采捕、販售、食用織紋螺,以免發生意外情況。
據介紹,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有些地方還稱作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其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尖細,長度為1—2公分,寬度為0.5—1公分。另外,其殼面常具有1到3條紫褐色或紅黃色螺帶,表面圖案看起來就像織布,螺口處呈白色。
織紋螺味道鮮美,是沿海群眾喜愛的「下酒菜」。但有些織紋螺種類體內含有麻痹性神經毒素,煮沸、鹽醃、日曬等均不能將其破壞,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是名副其實的「餐桌殺手」。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近年來,各地誤食織紋螺中毒事件時有發生。為此,國家明令禁止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採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為了避免中毒事件發生,建議廣大市民朋友不要購買食用不懂識別的螺類產品。不小心誤食織紋螺後,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症狀,須立即到醫院就診。
福建曾有不少織紋螺中毒案例:
●2015年5月,莆田一2歲男童吃織紋螺後中毒,或成植物人。
●2007年5月7日,莆田荔城區長豐村,9人食用織紋螺中毒,其中5人住院。
●2005年7月14日,霞浦縣溪南鎮,漁民陳某食用織紋螺後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
●2005年5月21日,羅源縣4人因食用織紋螺發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2004年6月1日,仙遊縣發生兩起食用織紋螺中毒事件,有3人住進醫院接受治療。
●2002年4月至5月,寧德、莆田等地發生多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
曾有相關部門檢測,由於海洋環境受到污染,織紋螺體內一種叫做「石房哈毒素」的毒性大增。該毒素對人體的經口致死量為0.54-0.9毫克,一顆小小的織紋螺很可能就致人死亡。
織紋螺中毒有沒有解藥?
這是神經毒性,至今沒有特效藥。這幾年醫院對病人多數是採取催吐、排泄、洗胃等辦法,加快新陳代謝,盡量少地讓人體吸收。好在總有人中招,但沒發生過死亡的病例。
織紋螺如何識別:
▶擴展閱讀◀
鮮黃花菜易致嘔吐腹瀉
建議避免食用鮮黃花菜,即便食用,每次也不宜超50克。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鹼,經腸道吸收後可在體內轉變成有毒物質,引起食用者中毒。相比之下,幹制黃花菜在製作的過程中經過水蒸氣熏蒸、晾曬等工序,能夠去除大部分的秋水仙鹼,更加安全。秋水仙鹼可溶於水,因此,如果吃鮮黃花菜,一定要先經過焯水、泡煮等過程,幹黃花菜在食用前最好也要浸泡一下。
野生菌「真假難辨」切勿輕易采食
蘑菇辨識非常困難,同科目野生菌形態相似,但微小差別處導致性質完全不同。毒蕈常與食用菌混合生長,且形態特徵與食用菌差異非常微小,采摘者若盲目自信、僅憑經驗識別,往往導致誤食中毒。傳統中食用的「三八菇」「芝麻菌」「石灰菌」「火炭菌」和劇毒鵝膏菌、亞稀褶黑菇等毒菌最易混淆采食。
毒蕈毒素種類多且成分複雜,一種毒蕈可含多種毒素,一種毒素也可存在於多種毒蕈中。因此,毒蕈中毒臨床表現較為複雜。目前,國家尚無毒蕈毒素的實驗室檢驗標準和方法,也沒有針對性的解毒藥物。唯一安全的辦法,就是絕對不要采食不認識的野生菌!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於
徐州警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下面這些文章,對您也很有用:
這條視頻為何獲得了無數人的點讚!
公開電話和微信,24小時待機接受咨詢的醫生,你見過嗎?
【育兒說】小兒肺炎要當心,做父母的這7大知識點你都掌握了嗎?
【育兒說】小嬰兒胃腸功能尚未完善,如何餵養有訣竅!
牙長不好影響健康?兒童牙齒矯正要趁早!
記得給雲姐姐加油點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