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觀點:國常會釋放下半年政策邊際放鬆信號,基建有望觸底反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分析師觀點:國常會釋放下半年政策邊際放鬆信號,基建有望觸底反彈 商業 第1張

路透中文新聞部整理

中國國務院周一召開的常務會議提出,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積極財政政策要更積極。對此分析人士解讀,會議確認下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方向,有助於緩解對經濟下行的擔憂,基建增速有望觸底反彈,但有別於過去的大水漫灌,此次政策微調並不會走過去地產泡沫老路,基建也不會大幹快上,並且還通過減稅鼓勵研發創新。

國常會內容要點:

* 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 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聚焦減稅降費,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

*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

* 有效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督促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對接髮展和民生需要,推進建設和儲備一批重大項目

以下為分析師對此次國常會的評論:

–海通證券宏觀團隊 薑超、宋瀟:

投融資增速下滑,政策有調整壓力。考慮到下半年貿易戰的影響大概率將導致出口下降,在消費獨木難支的情況下,政府出台政策托底固定資產投資確實可以理解。

但這次穩投資和以往有四大區別:以往都是大水漫灌,這次有放水但沒漫灌;沒有走地產泡沫老路;基建投資托底,但沒有大幹快上;減稅鼓勵研發創新,刺激高端製造業投資。

綜合來看,目前政策出現微調,貨幣政策轉向中性偏松,積極財政更加積極,有助於緩解下半年經濟下滑的擔憂。但是從根本上來講,靠基建和地方融資平台舉債來發展經濟,其實還是在加杠桿,已經用過很多次了,而且邊際效用遞減,可以短期有效但是長期無效。真正值得肯定的是給企業研發、新經濟減稅,而且希望還能有更大力度的減稅政策出台,把錢給居民企業自己花,那麼經濟會更好更有效率。

–中海晟融經濟學家 張一:

從政策表述看,一方面決策層不願意前期去杠桿取得的成果前功盡棄;另一方面又希望在經濟下行壓力維持適度經濟刺激。尋找政策平衡點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政策的主要著力點是「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以往表述中經常看到的「穩增長」並不在其中。這說明決策層對當前的經濟態勢總體滿意,並無必要實行政策的大幅轉向,換而言之,政策更多是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的不確定性,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

對財政政策的表述是「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特別強調要繼續減稅降費,擴大對相關企業的支持。但是從上半年減稅效果情況來看,由於加強了稅收監管,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要快於財政支出。因此,在沒有進一步出台減稅政策的情況下,財政收入有可能繼續高於財政支出,形成事實上的財政緊縮。因此,加強財政支出進度應該是積極財政政策題中應有之義。

預計中央財政也會加快相關支出進度。至於支出的具體方向,考慮到惠民生的需要,公共服務設施、環保設施和鄉村建設有可能成為重點。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特別強調了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因此不會形成大幹快上投資周期。

貨幣政策重在形成良好的傳導機制,預計央行和監管機構大概率會對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實行貸款的窗口指導。

政策的微調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具體微調到什麼程度還是存在一定的相機抉擇。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形成貨幣政策良好的傳導機制應該是政策確定無疑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政策執行力度取決於中美貿易戰演變。從目前情況看,中美貿易戰情況並非不可收拾。從這個角度看,鑒於貨幣政策已經提供了足夠多的流動性,下半年還是要看財政支出的力度和方向。

在通稿中特別強調「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這可能是對前段時期兩大部門互懟的一個表態吧。

–華泰證券宏觀團隊 李超:

未來如果政策以擴大內需為導向,並穩住基建投資,我們認為信用擴張的周期性行業會出現機會。國務院常委會議要求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印證我們判斷,我們認為未來將受益基建相關行業,基建投資增速可能觸底反彈。

當前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在於穩定社會融資增速,近期監管政策細則紛紛落地,相比之前市場預期一些具體規定也做了柔性處理。這些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在於與擴大信用相配合。

會議提出保障融資平台合理融資需求,利好城投債。央行此前鼓勵銀行進行低評級產業債投資,我們認為城投債也是廣義的產業債。我們認為在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下,利好城投債。

至少還有1萬億以上的專項債未發行。未來專項債的加快發行會為地方基建籌集資金。目前專項債主要分為土儲債、公路債和棚改債,這三個領域將是基建發力的重要方向。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 王健:

會議進一步確認了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方向,並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前期偏緊的財政政策有望邊際寬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組合,也需要財政寬鬆予以配合。上半年財政支出偏慢,下半年積極財政仍有空間,預計基建將有所改善,部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財政邊際寬鬆將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減稅,利好研髮型企業。二是加快預算內支出進度。三是加快地方債發行進度。四是盤活地方財政存量資金。加快支出利好基建,尤其是與民生相關的基建領域。上半年狹義基建僅增長7.3%,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改善。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是對邊際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確認。融資擔保基金有望進一步修復信用環境。加大交通、油氣、電信領域開放力度。

明確政策信號,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作為月底政治局會議之前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明確了財政和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的方向,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對政策的預期。而在外需承壓的背景下,內需尤其是基建有望成為保增長的重要手段和政策的發力點;基建有望得到修復,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也有望得到一定修復。

**相關背景**

–盡管近兩月消費和投資均有所放緩,中國上半年經濟仍如期平穩收官;而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為下半年經濟增長投下陰影,唯加緊練內功方可淡然應對諸多不確定因素。中國今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與路透調查預估中值一致,為2016年三季度以來最低;上半年GDP同比增6.8%。

–近期央行官員批評財政政策不積極,為財政部代言的一篇「財政政策為誰積極?如何積極?」對央行官員的質詢進行了回應。亦引發市場對財政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產生質疑。(完)

分析師觀點:國常會釋放下半年政策邊際放鬆信號,基建有望觸底反彈 商業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