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東坡泡菜」即將來襲!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編者按:眉山人愛吃泡菜,有著1500多年製作泡菜的歷史和傳統。隨著時代變遷,泡菜從百姓家里逐漸走向市場,泡菜壇逐步發展為泡菜作坊。

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大力抓泡菜食品產業,把小泡菜做成了大產業,泡菜年產值做到145億元,市場份額占全國的1/3。川南、李記、惠通等一大批「東坡泡菜」異軍突起,在全區遍地開花。今年,東坡區更是立足泡菜食品產業,以中國泡菜城為主體,積極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並進入第一批創建名單。

一大批“東坡泡菜”即將來襲!-雪花新聞

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優質化的產業基地+完善的惠農利益聯結機制,是以中國泡菜城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泡菜產業園區始終堅持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和科學規劃布局,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合作社牽頭、農戶參與、四級聯動、抱團出擊的舉措,嚴把原料基地建設、龍頭企業扶持、利益聯結機制三大環節,有力促進了蔬菜產業迅猛發展,闖出了一條蔬菜基地規模化、龍頭企業集群化、蔬菜產業品牌化的新路子,做到了「從小菜園走向大基地,從小菜籃走向大市場,從小生產走向大產業」的轉變,園區農民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2016年,園區建成原料基地14萬畝,帶動15萬菜農種植蔬菜43萬畝,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470元,比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1元高33%。

人人參與泡菜,

產業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家住永壽鎮永德村7組的徐建軍,返鄉時看到家鄉紅火的蔬菜種植產業後,便決定留在家鄉承包土地種植蔬菜。經過幾年努力,如今已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進行「稻-菜輪作」。他說:「基地各項機制和基礎設施都比較完善,方便我們發展機械化和規模化種植,現在效益是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因為簽訂了蔬菜訂購合同,僅蔬菜一季,徐建軍所在的合作社就獲益上百萬元。

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基礎上,東坡區成立了鄉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公司,建立了由園區統一向村集體流轉土地,再面向新型經營主體轉租的土地流轉機制,同時引進吉香居、川南、惠通、李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建規模化種植基地。

「依托泡菜產業的發展,我們村90%的土地已經流轉出去了。」永德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新表示。園區在創新土地信托流轉模式基礎上,已流轉土地27.7萬餘畝、流轉率達79%,目前已形成了以泡菜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成泡菜原料種植基地14萬餘畝,泡菜加工集聚區2.04萬畝。

同時,種植大戶和合作社數量日趨增多,規模不斷壯大,效益不斷提升,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生力軍。目前,全區共培育扶持家庭農場33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70家,培育蔬菜種植大戶182家,已建設標準化基地14萬畝。

原料品質優異,

即便收購價高也不愁賣

走進中國泡菜城萬畝綠色蔬菜基地,道路兩旁的太陽能路燈顯得格外搶眼。「可別小看這些燈,這是一種殺蟲燈,在確保泡菜原料綠色、安全中,它們可是發揮了大作用。」崇禮鎮白馬村黨支部書記王洪清介紹,現在泡菜廠收購原料,對農殘等指標要求是越來越高了。有些農戶種菜只看重產量和成本,化肥、農藥沒少用,到了收購季節,農產品不達標,只能賤賣甚至賣不出去。

從2012年開始,該區連片集中打造泡菜原料種植基地,「綠色、安全」成為重要目標。除了新建道路、溝渠,還全面推廣誘蟲黃板、殺蟲燈等綠色防控設施和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王洪清說,如今當地農戶基本都不用農藥、除草劑了,肥料也大多用有機肥。泡菜加工企業現在實行「訂單蔬菜」,先簽合同後種植,企業要求寫在合同里,不達標就賣不脫。

在推廣綠色種植的同時,該區還不斷完善監管體系,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配備設備,配齊人員,開展監測人員技術培訓,全面提高檢驗檢測能力,農產品出園抽檢達到99%。

「雖然要求高一些,但也確確實實給種植戶們帶來了好處。」區泡菜產業局相關負責人說,「去年泡菜原料平均收購價都在每噸1000元左右,即使比其他地方高,但照樣不愁賣,種植基地內更是出現企業‘紮堆’搶購的場面。」

目前,對基地示範綠色種植的經營主體,市上補貼400元/畝,區上補貼400元/畝。下一步,該區還將探索建立企業共擔機制,把基地經驗推向更廣區域。

訂單銷售模式,

有效避免「菜賤傷農」

依靠「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各大泡菜生產企業與菜農簽下大批的蔬菜種植訂單,讓農民提早吃下「定心丸」。原來常年在外打工的鄒華,幾年前開始和家人承包了十幾畝地種植「訂單蔬菜」。他說,種植訂單蔬菜是政府為菜農謀得的最大福利,不僅訂單有保障,政府和企業還會派專人來進行業務指導。這一舉動讓村民擺脫了‘菜賤傷農’的困境,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政府和企業的扶持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園區泡菜原料種植訂單率達90%以上,帶動12萬農戶增加收入3.06億元。

依托「企業+基地+農戶」為主的流轉聘用型聯結模式,龍頭企業建種植基地,農民在獲得土地流轉金的同時,可以在基地務工,也可以進企業務工。園區解決了農民常年務工和季節性務工2.6萬人,年做到務工增收8.6億元。長年在蔬菜基地務工的村民王俊英說,過去家里就靠幾畝地種植糧食作物,日子過得比較清貧。現在土地流轉出去收租金,每天還在基地做零工掙現錢,有了雙份收入,日子更好過了。

以「合作社+農戶」為主的服務協作型聯結模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農技知識、農資購買、農機服務、質量標準、銷售,按股分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悅興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戶以「稻—菜輪作」模式種植優質水稻和泡菜原料,年糧食總產量1.6萬噸,做到機械跨區作業6萬餘畝、機械烘幹稻谷4萬餘噸,社員累計分紅660餘萬元。

以「綜合體+農戶」為主的三產帶動型聯結模式,通過安置從事園林、環衛、勸導等公益崗位,帶動農民從事餐飲、旅遊電商、物流、運輸等泡菜上下遊產業,切實增加農戶收入。

農戶種植「無憂菜」,園區企業收獲優質的放心原材料,進而生產出質優味美的產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最大限度保護了農戶的利益,做到了農戶和企業的雙贏。

(選自《農民日報》2017年08月28日 08版 原標題:泡菜壇背後的大菜園——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紀實

文字來源:農民日報

圖片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