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毛主席晚年專職圖書服務管理員、中共中央辦公廳老幹部局原局長徐中遠以「毛澤東晚年讀書生活」為主題首次在線上與廣大網友交流,本文為演講實錄。作者概括了毛主席讀書的十個特點,供廣大愛讀書的朋友學習參考。
來源:總裁讀書會
編 輯:華營管理私塾
各位網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高興和各位網友一起緬懷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晚年的讀書生活。
我是毛澤東晚年專職的圖書服務管理人員。
我們知道毛主席終身酷愛讀書,讀書是毛主席一生最大的嗜好。
中南海豐澤園故居、遊泳池故居,還有增福堂院子里等地方都存放過毛主席的圖書,毛主席每天要讀什麼書、查什麼書、借什麼書、買什麼書、印什麼書等等有關的圖書服務工作,都由我們辦理。毛主席批註過的圖書、圈劃、閱讀過的圖書,都由我們保存起來。
我們知道毛主席一生讀了很多很多的書。在圖書服務管理工作中,我們看到毛主席生前讀過的存放在中南海故居里的全部圖書。據我們的統計,大約有十萬冊左右。
這近十萬冊的圖書,有的是毛主席在革命戰爭年代閱讀過保存下來的,當然在戰爭年代有許多書都丟失了,但保存下來的這些書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大部分是進城之後根據他老人家自己的讀書需要,用他自己的稿費購買的。
這十來萬冊的圖書當中,大部分書是經、史、子、集古籍線裝書。
其中有一部1938年8月,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輯、復社出版精裝20卷本的《魯迅全集》,當時是上海出版的,出版以後,經過輾轉,轉到了延安,毛主席得到了這部《魯迅全集》。
當時這部書是編號發行的,毛主席得到是第五十八號。這種《魯迅全集》做工非常精細,色彩協調,非常好看。
毛主席收到這部《魯迅全集》以後,十分珍惜,愛不釋手,轉移、行軍、打仗,他都一直帶在身邊,連同其他保存下來的馬恩列斯的著作和一些哲學、歷史、文學、自然科學等著作一共有一千多冊,一直從延安帶到了西柏坡,從西柏坡帶進中南海。
毛主席生前很愛讀歷史書籍,直到晚年,毛主席對歷史書籍還是愛不釋手。
例如:清代乾隆武英殿版的木刻大字線裝本《二十四史》,是毛主席晚年讀過多遍的一部史書。這部史書是1952年身邊的工作人員根據他老人家自己的讀書需要從書店購買的,是毛主席生前很為喜愛的。
除了《二十四史》之外,還有很多的歷史典籍、名人傳記、中國古典文學包括詩詞曲賦、外國文學及名家名著、政治學、經濟學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著作,這些著作毛主席生前都特別喜愛,每次去外地檢查工作,都要帶上這些他愛讀的圖書,走到哪里就把這些書帶到哪里。
從上世紀的50年代到60年代、70年代,無論在外出的火車上、飛機上,無論在住地的會客廳里、書房里、辦公室里,無論是白天、黑夜,我們工作人員隨時都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凝神靜氣地讀書的身影。他一邊讀,一邊用筆在書上圈圈畫畫,許多書上還寫滿了批註文字。
毛主席到了耄耋之年在病魔纏身的歲月里,每天仍然日以繼夜地、非常勤奮地刻苦讀書。
進入上世紀70年代,特別是從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事件之後,毛主席的體質愈來愈差,各種疾病接連不斷。在病魔纏身的最後幾年,他一直喜愛的散步、遊泳等運動幾乎全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他老人家真的是年老了,體弱了,病多了。兩腿腫得不能站立,兩腳重得不能走路了,眼睛也患老年性白內障看不清東西了,聽力也逐步下降了,說話也越來越讓人難以聽清了。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他老人家還日日夜夜一冊一冊地看,一頁一頁地讀,一筆一筆地圈畫,一字一字地寫批註。
眼睛看不見了,就讓身邊工作人員讀。手拿不動了,就讓身邊工作人員舉著。
白天讀,夜里讀,常常是通宵達旦地讀,是白天還是黑夜,他老人家是不關注的。吃飯、睡覺、工作、批閱文件、看書,天天如此。吃飯時他也常常要看書,他平時愛說吃飯是用嘴巴,看書要用眼睛。理髮的時候也要看書,他常愛說的一句話,對理髮人說,你辦你的公,我看我的書。
他有時看書忘記了吃飯,一天吃幾頓飯,他老人家並不關注。有時吃一頓飯,涼了熱,熱了涼,大師傅熱來熱去,服務人員端來端去,反復好幾次,他老人家才能吃上一點。吃飯的時候,常常也是大口大口,吃得很快,吃完把碗筷往旁邊一推,又全神貫註地看起書來。吃飯吃什麼,每天吃幾頓吃飯他老人家都不重視。肚子餓了,想吃了,就找東西吃。
當時做好的飯菜,做什麼,他就吃什麼,他老人家看起書來常常忘記吃飯,他經常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飯可以少吃,覺可以少睡,書可不能少看呀!
他老人家看書,沒有固定的時間,也不分什麼時間,有空就看,想看就看。吃飯前看,會客前看,開會前看,睡覺前看,睡不著覺時也看。他老人家睡覺不好,有時失眠,睡覺要吃安眠藥。吃完藥,入睡前,總是習慣看書。常常是看著看著睡著了,睡著睡著又醒了,醒來接著看。他老人家看書,也沒有固定的地方,會議室里、辦公桌旁及會客的沙發上、臥室的床上、遊泳池旁、吃飯桌旁,廁所里,到處都放著書,隨手可以翻看。
說到這里,我很高興向各位網友介紹一個小故事。
1957年仲夏,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也是他的老同學叫周谷城老先生,應毛主席之邀,來到中南海遊泳池和毛主席一起遊泳。一上岸,還沒有來得及穿衣服,毛主席就披上一件睡衣和周谷城先生談起讀《漢書》的事,毛主席拿起一本線裝本的《漢書》,是《漢書》列傳第三十九,指著趙充國主張在西北屯田的一段對周說:「這個人很能堅持真理,堅持正確的主張。他的主張,在開始時,讚成的人不過十分之一二,反對的人達十分之八九。但後來,逐漸被人接受了,讚成的人達到十分之八九,反對的人卻只有十分之一二。真理要人接受,總要有一個過程,無論在過去的歷史上和現在。」毛主席常常是這樣,用具體的歷史事實來啟發教育人們。
這冊《漢書》,毛主席先後看過多次,他還用黑鉛筆在本冊封面上寫了「趙充國」三個字。趙充國這一段共19頁,他從頭至尾用黑鉛筆圈畫過,有的地方還寫了批註文字。
晚年毛主席主席在遊泳池住地看書,或者去外地住地看書,他也沒有固定的姿勢,有時坐著,有時站著,有時躺著,有時是半坐半躺著。
從1972年到1976年初,他老人家除了讀《二十四史》外,還先後看了《魯迅全集》、《古代社會》、《中國近代史》上冊,還看了《藏書》、《續藏書》、《焚書》、《繼焚書》、《隨園詩話》、《中國文明史》、《中國發展史》、《唐、宋、元、明五朝詩別裁集》等等129種新印的大字線裝書,晚年都是他反復看的。
在他老人家生病的最後幾年,他好像知道自己活的時間不是很多了。所以,每天還手不釋卷,不分晝夜,無休止地讀書。
無論在中南海遊泳池住地,或者在外出的列車上,走到哪里,他都要求把他愛讀的書帶到哪里。來到哪里,哪里的辦公室里、會客室里、臥室床上,甚至廁所里,都要與中南海遊泳池住地一樣,到處放著書。無論在北京中南海遊泳池住地、無論去杭州、武漢、長沙等外地,毛主席日常生活的住地幾乎與北京住地一樣,到處都放著書。他睡覺的床上大部分放著書,只留下一個人睡覺的地方。有一次他的病情加重,發燒到39度,他還要看書。醫務人員曾給他規定每天只能看15-30分鐘的文件或者書,而實際上他每天看書的時間遠遠超過了這個規定。直到他的心臟停止跳動的前幾個小時,已經無力說話了,還示意工作人員給他讀書。真是感人至深,讓人心疼,令人敬佩。
我們知道,毛主席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是毛主席一生當中的一項重要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老人家幾十年如一日,不懈地追求,不懈地讀書,不懈地奮鬥,不懈地為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務。特別是生命最後幾年,在他老人家在身患多種疾病的情況下還天天不分晝夜、無休止地讀《二十四史》,讀魯迅著作,讀政治、讀經濟、讀文學、讀各種自然科學著作等等,讀書、看書、談書、評書,這是毛主席晚年歲月中不可缺少的。讀書充實了毛主席晚年的生活,豐富了毛主席的頭腦,讀書給毛主席消除了寂寞和孤獨,帶來了生活的樂趣,帶來了精神的快樂,帶來了安寧和睡眠。
翻開毛主席閱讀、批畫過的上萬冊圖書,筆者感想很多,感慨很多。無論從讀書的勤奮和刻苦,無論從讀書的深度和廣度,無論從讀書的批註和圈畫,無論從讀書的習慣和具體的方法,無論從讀書的精神和毅力,等等。毛主席都是獨樹一幟的,都有他的獨到之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縱觀毛主席晚年的讀書生活,我感到毛主席讀書有很多獨特的地方。這里我把它概括為以下十個特點,向我們各位網友簡單地介紹一下。
博覽群書是毛主席一貫的主張,也是毛主席晚年讀書的一大特點。毛主席晚年除了愛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歷史書籍之外,還愛讀《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聊齋志異》等著名的歷史小說。毛主席對中國文學古籍也讀了很多。《詩經》、《楚辭》、漢魏六朝的文章、唐、宋、元、明、清詩別裁集、《詞綜》、《曲選》,《韓昌黎全集》、《昭明文集》、《唐詩三百首》、《唐宋名家詞選》等書都是毛主席愛讀的。《唐宋名家詞選》讀過的本子就有幾種,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五他已重病在身,還親手寫了「唐宋名家詞選」的書名,讓我幫他找這本書,他還要讀這書。
毛主席晚年讀書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內容上來說,馬列主義著作、哲學著作、魯迅著作、歷史著作、經濟學著作、軍事著作、文學著作、自然科學著作、技術科學著作等,他都終身愛讀。從時間上來說,古代的、現代的、當代的,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他老人家都有興趣。
1974年、1975年,他還讀過《化學》、《動物學》雜誌,還讀過李約瑟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還讀楊振寧著的《基本粒子發現簡史》、李政道學術理論刊物《不平常的核態》等等自然科學著作。
晚年,他對生命科學、天文學、物理學、土壤學等著作都有興趣。他不僅對中外文學名著讀了又讀,愛不釋手,對中國的古今的笑話書、小人書等也愛讀。從1974年1月1日到6月30日整整半年的時間,他老人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讀笑話書。
例如:《古代笑話選》、《歷代笑話選》、《笑話新選》、《笑話新談》、《笑林廣記》、《新笑林一千種》、《哈哈笑》、《笑話三千篇》、《幽默笑話集》、《時代笑話五百首》等數十種笑話書,他都看過。70年代,《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等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人書,他老人家也常在茶餘飯後翻閱。
還有歷代的字帖、名人墨跡、名家書畫作品、《楹聯叢話》等等,他也是愛不釋手,可了又看,讀了又讀。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各位網友,毛主席晚年是博覽群書的。
他愛讀一數是長時間的手不釋卷。我們服務工作過程當中知道,毛主席愛讀《共產黨宣言》,這本《共產黨宣言》從1920年他第一次讀了《共產黨宣言》以後,一直到1976年,在後來的56年里他不知道反復讀過多少次,一直到晚年還在讀大字本的《共產黨宣言》。
他在逝世的時候,1976年9月9號去世的時候,他身邊就放有好幾本《共產黨宣言》,一本是大字線裝本的《共產黨宣言》,還有小字本,是延安時期出版的小字本的《共產黨宣言》,還有外文版的《共產黨宣言》。除了《共產黨宣言》,還有《魯迅全集》,也是毛主席愛讀的。
1938年上海出的《魯迅全集》送到了延安之後,毛主席讀到,一直到1975年,毛主席還手不釋卷地讀這本《魯迅全集》。後來大字本印出來以後,他還反復地看大字本《魯迅全集》。一本《魯迅全集》他讀了近40年左右的時間。還有《二十四史》,就是清代乾隆武英殿版的大字線裝本《二十四史》,毛主席從1952年得到這本書之後,一直讀到1976年,前後24年讀,手不釋卷。
許多《二十四史》的人物傳記部分,是他老人家最愛讀的,許多的傳記,他在閱讀中還十分用心作了標點、斷句,劃了著重線和作了多種不同的標記,許多地方都寫有批註文字。
其中的《史記》、《前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都讀過多遍。直到他老人家生命的最後兩年,還讀《晉書》,用顫抖的手在《晉書》好幾冊的封面上用紅筆寫上:「一九七五年、八月再閱」、「一九七五,九月再閱」。1975年,已經是82歲的高齡了,他老人家還手不釋卷地讀《晉書》。
他不僅自己讀,還把自己覺得內容比較有意義的送給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真、彭德懷等中央主管同志閱讀。胡耀邦同志曾翻看毛主席批劃閱讀過的《二十四史》時,他充滿深情地說:「毛主席啊,毛主席,誰也沒有你老人家讀中國歷史讀得多啊!」這是胡耀邦同志對毛主席讀《二十四史》的一個很有感觸的話。
毛主席除了讀《二十四史》,其他的各種稗官野史、歷史小說,他也愛讀。
從1952年到1976年9月9日他老人家逝世至,前後系統延續讀了二十四年,手不釋卷。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等中國古典小說,毛主席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愛讀古典小說,到了晚年生命里,還一次一次反反復復讀這些古典小說,他自己講,《紅樓夢》至少讀五遍才有發言權。實際上像《紅樓夢》等這些中國古典歷史小說,他老人家不知讀了多少遍,在上面做了很多的圈劃,還做了很多的批註。
這是毛主席讀書的第二個特點,他喜愛的書,連續時間長。
不動筆墨不看書,是源自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老先生的教誨。徐老師曾經跟他們講的他自己一個實際做法,徐特立老師強調過「好腦筋不如亂筆頭」,這是不動筆墨不看書。
在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毛主席在百孔千瘡、百廢待興、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之餘,仍然擠時間努力研讀馬列著作,寫了不少批註。在1958年的「大躍進」中,曾經出現了一種否定商品生產的極「左」觀點,為了從理論上提高對這一重大問題的認識,說服持這種觀點的人,毛主席下功夫鑽研了史達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本書。這本書,毛主席讀了多遍,經他批註的就有4個本子。毛主席的批註,都是結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對否定商品經濟的觀點進行了批評,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作了較深入的探討。
此外,毛主席還讀了《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本書,做了很多批註。此外,毛主席還擠出很多時間讀哲學書籍,寫了不少批語。1963年讀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第三冊)時,對該書關於華嚴宗思想的分析寫了近百字批註。
該書認為,華嚴宗承認個別與一般的內在聯繫,總算有一點辯證法觀點。但華嚴宗又唯心地誇大、吹脹了個別與一般的聯繫,把這種聯繫絕對化,甚至抹煞個別的存在。
毛主席在讀這段話的時候,在這段話旁邊寫了一批註:「何其正確」,就是很讚賞這句話,他還寫了批註:「相對中有絕對,絕對只存在於相對之中,普遍只存在於個別之中,永恒只存在於暫時之中,離開這些來談什麼客觀辯證法,豈非自相矛盾」。還有李達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綱——唯物辯證法》,毛主席在這本書寫了近300字的批語,表達了他對唯物辯證法體系的看法。
剛才前面說到的《二十四史》,毛主席生前不知反復讀過多少遍,許多冊的封面和其他的一些地方都磨破了,許多頁上還有毛主席當年看書時留下的種種痕跡。50年代毛主席讀這部史書,60年代還不停地翻閱。1969年6月,毛主席出差到了武昌,深夜里還不倦地再讀《南士》書中的「陳慶之傳」,到了1975年8月、1975年9月還繼續讀《二十四史》當中的《晉書》,剛才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幾十年里,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用筆在書上畫上豎線、橫路線曲線、斜線、三角、方框、問號和圈、點勾、叉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了許多批語。許多書,反復讀了很多遍,勾畫了很多很多,這些筆記、批註、批畫是毛主席讀書時頭腦的一種活動,思考的真實記錄,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認識、觀點、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動與交流。
毛主席讀書的時候,身邊、手邊不能沒有筆,年輕時、延安時、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多用的是毛筆,後來逐漸地改用鉛筆,包括黑鉛筆、紅鉛筆、藍鉛筆、粗黑鉛筆、粗紅鉛筆等等。最後幾年大部分用的都是粗的黑鉛筆或者紅鉛筆,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寫上批註文字。
在毛主席身邊服務工作過的同志都知道,他臥室床頭桌上、辦公桌上、臥室外間會客室的茶幾上到處總是習慣放著由服務工作人員削好的鉛筆,各種各樣顏色的鉛筆。
我們從圖書服務工作當中感到,《二十四史》是毛主席晚年讀的遍數最多、批註最多的一部史書。一共有15種史,一共做了198條,3583個批註,批註的文字,一條最少的是2個字,最多的一條寫了914個字,大部分批註一條都是十來個字到三四十個字左右。三是批畫、圈點,各種符號很多,各種各樣的符號,有時候布滿了全書,比比皆是,這是毛主席晚年讀書的第三個特點。
毛主席讀書都是密切聯繫實際讀書,他在讀書過程當中,將所讀書上的內容與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際,與黨的建設的實際,與中國社會前進發展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實際,自然科學實際等等,與讀書人自己的工作實際、思想實際、理想信念實際、情感實際等等緊密地聯繫起來。把讀書時讀書人自己頭腦里所想、所思、所動等等都寫下來,記下來,表達出來。這種所思、所想、所寫、所記、所表達的,仿佛是讀書人在與書的作者或書上的人物包括歷史人物、現代人物、死人、活人等面對面的交流、交談、討論。
對作者的話、書上人物的話及其政治主張和思想、認識、觀點、過去的事、書上的記載等全部文字,毛主席都是用心用腦,用心思考,有感即發,有想就批,有話即寫。對傷的話讚成就表示讚成,不讚成就表示不讚成,有疑問就提出疑問,有反對就提出反對。總之,隨讀隨想,隨想隨記,實想實記,怎麼想就怎麼批、怎麼註就怎麼記。
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是密切聯繫實際,一直到晚年的時候,毛主席讀《二十四史》都是密切聯繫實際。密切聯繫實際是毛主席讀書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也是他最重要的一個讀書方法。
我在《毛澤東讀書十法》新書里面介紹了毛主席讀書的十種方法,其中第一條方法就是毛主席密切聯繫群眾讀書。
從毛主席晚年讀書實踐的具體來看,「選擇」的書,一般都是他有興趣、愛讀的」對自己有啟發和教育作用的書。「選擇」的書,不一定是「重點」的書,「重點」的書一般都寓於「選擇」的數只中。選擇」的書肯定是要讀的,「重點」的書是反反復復讀的,有的一讀就是十幾年、幾十年。
一般作為重點的書,毛主席讀得多、下功夫多,批註的多,圈畫的多。「選擇」的環節是不能缺少的。「選擇」這個方法,可以讀更多的書,可以拓寬思路,可以拓寬讀書的範圍,在這個選擇的過程當中,尋求大多數的重點,「選擇」是讀書的開始,「重點」是讀書的延續。沒有「選擇」就沒有「重點」,有「選擇」地讀書是重要的,「重點」讀書更重要。如果說選擇的讀書是一般的層次,重點的讀書,對毛主席來說就是更高的層次。
我們知道,毛主席在幾十年的讀書長河中,有選擇地讀書,有重點的讀書,重點的書反反復復地讀,這是毛主席一直是這樣做的。
關於選擇的讀書和重點讀書的事例是很多的,毛主席生前讀選擇的書和重點的書,往往是交錯進行的。讀讀選擇的書,又讀讀重點的書,重點的書讀久了、讀累了,又讀讀選擇的書,選擇的書讀多了,讀累了,讀倦了,又讀讀重點的書。正如他曾經對身邊工作人員說的一段話,人的腦子這麼大,功能就這麼複雜,感覺、思維、視聽一定也是各有分工的,我看文件累了換換紙筆,政治累了看看文藝小說,看詩詞累了看看自然科學,看文字累了看看小人書,這樣達到調節大腦的目的。
上面說到的毛主席晚年讀武英殿板的大字現狀本《二十四史》,毛主席是通讀過的,他讀得多、批註得多、批畫得多,許多人物傳記的書,讀了五六個以上,還有《南史》、《新唐書》、《後漢書》等等,這里面的人物傳記,都是他晚年讀書的重點部分。
讀書的視角多,「多視角」的讀書,就是從多個不同的視角讀同一部書、同一種書、同一本書的讀書方法,我們在服務過程當中知道,毛主席讀書,有一些書一讀就是幾十年,例如《共產黨宣言》、《二十四史》、魯迅著作,里面很多哲學方面的書,還有各種《紅樓夢》等中國古典小說等等,這些書是從不同視角讀,幾十年讀而不厭,因為每次的讀書他有不同的視角讀,視角多,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收獲,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收獲,讀起來就一讀就願意讀。
就拿《二十四史》這部書來說,《二十四史》是史書,從歷史角度去讀,這是毫無疑義的,毛主席在讀的過程中,還能從政治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從政策和策略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從戰略和戰術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從外交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從組織工作選人用人的視角去讀,從生產生活的視角去讀,從民族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視角去讀,等等,這是不同的視角,他會有不同的收獲。所以,他在讀這些書的時候,讀而不累、讀而不倦,越讀越愛讀。
我們在服務工作實踐中感覺到,書是同一部書,人是同一個人,從不同的視角去讀,就會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效果。在讀書過程中,常常變換變換視角,變換變換方法,這樣讀起來新穎,讀起來有新意,讀起來有興趣,讀起來有新的成效,有新的愛讀,所以就會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有勁頭,越讀越有成效,這是毛主席晚年讀書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重要啟示。
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書放在一起對照著讀,對比著讀,研究著讀,這是毛主席晚年讀書的一大特點。
所謂對照著讀、對比著讀、研究著讀,就是在讀書過程中常常將同一個內容的不同作者、不同版本、不同體裁、不同註釋、不同評說的書,或者將同一類文體的書,如歷史和小說等等,不同作者的書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書放在一起、在身邊,對照著看,對比著讀,研究著讀。看看這一種,又讀讀那一中,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方法、立場進行分析,進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的看法。
我們在服務工作中知道,毛主席晚年讀《二十四史》的時候,常常把《前漢書》和《後漢書》放在一起讀。看了《前漢書》,又看了《後漢書》,讀讀《前漢書》,又讀《後漢書》,把這兩種書對照看,對比著讀。對《前漢書》中記載的西漢一朝的史籍、史實、人物、評價等等內容文化,在閱讀中進行比較,他反復讀了這兩種書之後,他寫來這樣一種批註:「《後漢書》寫的不壞,許多篇章,勝於《前漢書》。」
在晚年讀書當中,他有時候還把《二十四史》當中的《南史》和《北史》對照看,對比著讀。他說:「《南史士》和《北史》的作者是傾向統一的,他的父親李大師也是搞歷史的,也是這種觀點。這父子倆的觀點,在李延壽寫的《序傳》中也說得十分明白。他還說:「《南士》、《北史》的作者李延壽有傾向統一的思想,比《舊唐書》更好些。
在火車上,在飛機上,去外地視察工作,參加會議,去杭州、去長沙、去武漢、去廬山等等這些地方,都要把自己身邊重要的書、正在讀的書,統統都要帶上,帶上就是十幾個木箱,帶到外地去以後,還要和北京擺放的形式一樣,床上擺什麼書,會客室擺什麼書,茶幾上擺什麼書等等,他看過的書,基本上北京能看,在外地還接著看,這是他走到哪里都是把這些書帶到那里,和北京一樣的看書。
不是書上怎麼說,他就怎麼信。這是毛主席讀書的第九個特點。
毛主席在讀書過程當中,對書上所寫的、所說的人和事、人物這些言論和闡述的道理和闡述的道理、所記述的史實、史跡、史例、史故、史論、史評,等等,都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分析方法去對待、去研究,用自己的大腦去辯證地思考,從不人云亦云,從不書上怎麼寫、怎麼說,他自己就怎麼信、怎麼說。他做到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毛主席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里說的書,是指《書經》。毛主席把它推而廣之,及於其他,就是說,不要迷信書本,讀書不要盲從,要獨立思考。毛主席認為,讀書既要有大膽懷疑和尋根究底的勇氣和意志,又要保護一切正確的東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樣,既要勇敢,也要謹慎。
毛主席在1938年8月22日,在延安中央黨校的講話中說過這樣一段話,說你學到一百水,人家替你做壽,你還是不可能說:「我已經學完了」。因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學一天。你死了,你還是沒有學完,而由你的兒子、孫子、孫子的兒子、孫子的孫子再繼續學下去。
1939年5月20日,毛主席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就說過:「共產黨員不學習理論是不行的,要想一個法子,叫「擠」,用擠來對付忙。又好比木匠師傅釘一個釘子到木頭上,就可以掛衣服了,這就是木匠師傅向木頭一擠,木頭就讓了步,才成功的。自從木頭讓步以來,多少木頭頂上釘子、把看不見的纖維細孔,擠出這樣的大的窟窿來,可見擠是一個好辦法。我們現在工作忙得很,也可以讓它讓讓步,就用「擠」的法子,在每天工作、吃飯、休息中間、擠出兩個小時來學習,把工作向兩方面擠一擠,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一定可以擠出兩個小時來學習。
看不懂也有一個辦法,叫鑽,如木匠師傅鑽木頭一樣的鑽進去,看不懂的東西我們就不要怕,就用鑽來對付。毛主席還說,工作忙,就要擠,看不懂就要鑽,用這兩個法子對付它,學習是一定可以獲勝的,毛主席是這樣講的,實際上是毛主席自己讀書的一種實踐的體會,他讀書的實踐,絕大部分都是自己擠出來的、鑽出來的。
1957年10月9日,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中強調指出:「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夫學習。下苦功,三個字,一個叫下,一個叫苦,一個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應當把工作以外的剩餘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樣品學習的習慣。
毛主席看書的時間,飯餘茶後,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他都用來看書,所以,毛主席看書的時間是擠出來的,下苦功的,一直到最後都是下苦功讀書的。
1959年1月,一位外賓問毛主席學習英語的情況時,他說:「我現在正在一字一字地學。若問我問題,我勉強答得上幾個字。我要訂五年計劃,再學五年英文,那時可以看點政治、經濟、哲學方面的文章。現在學了一半,看書不容易,好像走路一樣,到處碰石頭,很麻煩。他還對他的秘書,當時任國際問題的秘書林克同志說過,我決心學習,致死方休。他還詼諧地說:「我活一天就要學習一天,盡可能多學一點,不然,見馬克思的時候怎麼辦?」。
毛主席是這樣說的,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直到1956年病危的時候,他也沒有中止讀書。毛主席最後讀書的時間,根據當年有關的記錄是1976年9月8日早晨,也就是在他老人家臨終前一天的5時50分,是在全身布滿多種監護搶救器械的情況下讀的,讀了7分鐘。毛主席辭世離開人間的那一刻,也就是他老人家讀書學習生活結束的時刻。毛主席這種活到老、讀書到老、學習到老、生命不息,讀書學習不止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各位網友,我深深地感到,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讀書學習的一生。從1976年9月8日晨,也就是在他老人家臨終前一天的5時50分,在他全身布滿了多種搶救器械的情況下,還讀了7分鐘的書,可見毛主席是至死方休。
毛主席終身酷愛讀書,毛主席身邊從來沒有離開過書。胡耀邦同志曾聽了我介紹毛主席晚年以驚人的毅力頑強讀書的情況後說:「像毛主席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戲,讀書不止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共產黨人學習的!」。
毛主席就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一個共產黨的代表。
如今,毛主席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讀過的這些書還在,見書思故人,見書念故人,故人讀書時的神態笑貌、頑強毅力、勤奮刻苦的精神等至今猶在我們的心中。
各位網友,關於毛主席晚年讀書的情況是十分豐富的,我根據毛主席晚年讀書的情況寫過一,1972年的時候我寫過一書,書名叫《毛澤東晚年讀書紀實》,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毛主席晚年讀書的有關實際情況,剛才十種晚年讀書的情況向廣大讀者進行了實況轉播,如果各位網友有興趣的話,請您看這本書,比較詳細。還有一本是《毛澤東怎麼讀二十四》的,也是在毛主席晚年讀書紀實》的基礎上,把專門對《二十四史》的,配合各級主管幹部學習史,按照習近平同志的要求,主管幹部多讀歷史這個號召,為了配合這個,我自己寫了《毛澤東怎麼讀二十四史》這本書,也全面介紹了毛澤東怎麼讀《二十四史》,為什麼讀《二十四史》,讀《二十四史》有什麼批註等等,我寫得比較詳細,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翻閱。
借 鑒 華 為 管 理 思 想 實 現 企 業 持 續 成 長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