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已委托「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6620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警告:這篇文章,不適合那些不想活太久,不想變健康的人閱讀。
世間萬物,包括人類,動物,都難逃衰老和死亡的宿命,但是,每一種生物面對衰老和game over的時間卻各有不同。
微觀實驗室中的秀麗隱桿線蟲,在地球上的生命僅短短幾周,地球上還有活100多年的烏龜,壽命不過4年的老鼠。
還有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弓頭鯨,它們能活200多年。
雖然,我們人類比大多數動物活得長,如今平均壽命在71歲。
但是,我們壽命遠不及地球上最長壽的生物!我們在達到性成熟(青春期)之後便逐漸退化,一步步走向「衰老」,迎接終點。
不過,有時候人比人,氣死人。
我們經常看到,有一些同齡人身材、樣貌、健康狀況甩自己好幾條街,一些老年人在耄耋之年,仍能保持較好的活力和容顏。
對生命的探究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迄今為止,有關長壽,抗衰老,最權威的研究非常多,今天這篇文章,是一場尋寶之旅。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俗氣』,想活得長,想要健康,想看著比別人年輕,這篇文章,希望你能喜歡。
一次性體細胞理論
想結婚,多生孩子?還是想年輕?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呢,接著往下看。
由紐卡斯爾大學教授Thomas Kirkwood提出的一次性體細胞衰老理論(Disposable Soma Theory,DST)認為,生物體具有有限的能量,用於維持和修復身體,也可以用於繁殖。
這中間有一個權衡:如果你把精力分配到維護和修復上,那麼用於繁殖的資源就會減少。
任何生命系統都面臨著這種「當下」與「未來」的權衡。
→選擇了繁殖,就要面對衰老
要不要冒著加速死亡的風險,趁早繁衍?一年生植物就選擇了繁衍。
要不要犧牲長期存活率,冒險求偶?很多年輕的雄性動物就選擇了求偶。
今晚是待在家里,還是去酒吧找個對象聊一聊關於生殖的事情?
很明顯,人類進化也將更多的能量導向了生殖。
所以,一次性體細胞理論認為,生物體的壽命長短,是為生殖細胞的存續而服務的,機體壽命是生命用來做到這一目的的籌碼。
一旦達到了延續後代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生殖後的體細胞,就像一次性筷子一樣,用完棄之。
一句話解釋,即基因是永恒的,但身體是一次性的(Genes are immortal, but the body is disposable)。
太平洋鮭魚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因為它一生只繁殖一次,然後就死亡。
老鼠的繁殖速度非常驚人,在兩個月大時達到性成熟,由於受到大量捕食,老鼠將更多的精力用於繁殖,而非對抗身體的退化。
對於現在的夫妻來說,要不要生二胎,三胎,這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去勢」的男人活得較長
另一方面,較長的壽命可能是更多的能量都用於修復和抗衰老,一只兩歲的老鼠已經老了,而一只兩歲的大象才剛剛開始它的生命。
大象更多的能量用於生長,後代卻也少得多,大象的妊娠期為18~22個月,在此之後繁殖一個存活的後代。老鼠一窩可產14只幼崽,每年可產5至10窩。
對人類而言,也有一個特殊的例子,宦官,普遍活得時間較長。
專業雜誌《當代生物學》在2012年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朝鮮宦官的壽命」,調查結果是驚人的:宦官的壽命高於宮廷男性平均壽命12年。①
每一位獸醫都可以證明,閹割後的公牛活得比一般人公牛要長,閹割後的公雞比「驕傲」的公雞活得長。
曾經網路上流傳的百歲老人,她的一個長壽秘訣就是,遠離男人。
這種現象也可用一次性體細胞理論來解釋,沒有了生殖的壓力,你可能變得更長壽!
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好像可行性不高?!我相信許多男人——包括我在內,並不願意為了多活幾年,而採用這種極端的方法。
很多反對者,他們發現一次性體細胞衰老理論存在不少漏洞,其中最有力的反對證據是,無法對斷食所帶來的壽命延長做出合理的解釋。
下面,我們有請下一個「門派」登場:「以毒攻毒」派。
毒物興奮效應
我們先來講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公元前121年,米特利達梯六世還是個孩子,同時,他也是小亞細亞地區,現在土耳其地區的「法定」王位繼承人。
可是一場宴會打亂了節奏,他的母親毒死了他的父親,奪取了本該屬於他的王位。
無奈之下,米特利達梯六世離開皇宮,四處逃命,但是他的親生母親好像並不想讓他活著,用了各種狠招試圖謀殺他。
其中最陰險的就是下毒,許多皇帝和國王都成了毒害暗殺的犧牲品。
所以,為了防備有人對自己下毒,米特利達梯六世想出了一個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辦法:主動服毒。
操作方法:長期服用少量毒藥,讓自己的身體免疫。
(定期服毒使米特利達梯躲過了數次暗殺,而後服毒自殺時又一次幸免)
七年之後,他終於活著推翻了他的母親,繼承了遲來的王位。
但是,這一切才剛剛開始,因為他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強大的對手——羅馬帝國,他也最終敗在羅馬人的手中。
在被捕之前,米特利達梯決定服毒自殺,據說他先逼迫自己的兩個尚未成年的女兒服毒自盡,然後自己服毒;
然而,由於他對毒藥的免疫力,他未能死成(可憐了他的兩個女兒)。實際上,他的確切死因至今仍不清楚。
這個匪夷所思的故事,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哲學家尼采那句名言:「殺不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大。
但是,對於毒藥來說,有個前提條件——劑量,這便是赫赫有名的毒物興奮效應(Hormesis)。
我們要非常清楚,讓你活命的並不是「毒藥」本身,而是身體對「毒藥」作出的反應。
那麼你可能問了,獲得健康,是不是也得定期給自己下點毒?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模仿,不要模仿,不要模仿!一不小心劑量大了就麻煩了!
其實,還有兩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斷食和運動。(不是毒藥,但是效果更好)
→餓餓更長壽
限制熱量屬於抗衰老醫學中研究得最深入,也最安全的方法。
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研究人員克萊夫·麥凱,就熱量與衰老的相關性,系統的做了小鼠餵食實驗,其結果令人吃驚:嚙齒動物攝入熱量減少30%,壽命卻延長了約50%。②
此後對恒河猴進行了這樣的實驗,結果同樣是吃得越少,活得越長。③
(兩只恒河猴(從左至右), 砍托(節食),27歲,歐文(不節食),29歲,但是歐文看起來像是砍托的父親,他的頭髮斑駁,臉耷拉下來,身上裹著一卷一卷的脂肪,而坎托有著濃密的鬃毛,纖細的骨架,和一種警覺的,活潑的神態)
對於老鼠,一組老鼠餵食量比另一組老鼠少30%左右,飲食受限制的老鼠壽命長60%以上。
這可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啊,朋友們!
可是,與此相關的問題出現了:為什麼少吃會健康呢?
對身體來說,不吃食物是最糟糕的狀況之一,饑餓狀態過長會有餓死的風險,身體也將不能承受。
但如果饑餓不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產生毒物興奮效應,激活細胞自噬功能,修補細胞和DNA損傷,讓我們活得更久。相關鏈接→斷食是如何延長壽命的
→運動本身有害,機體的反應才有益
你認為運動真的對身體好嗎?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運動對機體來說,首先是巨大的負擔,運動時不僅消耗能量,也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
而面對這一攻擊,機體自身的抗氧化酶高速運轉。
這就是典型的毒物興奮效應的超代償機制,其結果是氧化應激持續減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會受益。
舉重訓練時的肌肉撕裂;跑步可能會出現的輕微骨折,但這將使我們的肌肉變得更加強壯。
所以說,運動本身不健康,運動的健康效果,是機體對運動的反應。
相反的情況,存在於太空的零重力中,太空人的骨頭就會變得脆弱甚至骨質疏松。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出院後發現肌肉萎縮等等,這都符合逆向的毒物興奮效應。
→適度的皮膚損傷,喚醒皮膚的活力
有些時候,護膚不是皮膚護理,而是皮膚的定向損傷,女性使用的不同種類的酸,會導致皮膚的腐蝕,然後使其脫落。
還有所謂的深層護理,讓人匪夷所思,損傷的皮膚在8~10天後,就像被太陽嚴重曬傷一樣,碎片化脫落。
就像毒物興奮原則一貫的作用一樣,它們都會刺激表皮基底層的幹細胞,形成新的皮膚細胞,明顯改善整個的皮膚構成。
→有益的東西,也可能會變得有害
現在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傷害都是壞的——小劑量的傷害實際上是好的。
反過來理解可能也是對的,對我們有益的東西,當不斷增加它的劑量,到某一時候,就會變得有害。
比如一種藥物,當它們達到某一高劑量時,就回變成毒藥,比如說現在的很多西藥,他汀類,降酸藥,甚至阿司匹林等神藥,長期使用都有副作用。
這是毒物興奮效應,最保險的方法是通過餓肚子斷食,適量的運動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長壽。
下一個很關鍵,那就是自由基?這是這些年抗衰老無法避免的話題。
自由基理論
衰老是一種普遍現象,甚至在自然界也存在,汽車會生銹,黃油會變質…這些現象背後的化學過程就是氧化。
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老年醫學研究者德納姆·哈曼提出了他的「自由基理論」,這是通過統一的理論模式,解釋複雜衰老現象的首次嘗試。
生物過程都會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可以破壞周圍組織的分子,它總是嘗試從其他分子上奪取電子。
這樣其他分子又受到損害而缺少了一個電子,自己也變成了自由基,這就導致了一系列的鏈式反應。
結果是細胞結構、細胞膜和整個組織的損傷,這些損傷隨著時間的積累而導致功能的損失,最終完全衰竭,對人體來說就是衰老和死亡。
→超高強度,過度運動,可能適得其反
現在有一些很流行的觀點,把「動」絕對化,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動得越多,生命越旺盛,壽命越長(我以前就是這麼想的~)。
這顯然帶有片面性,最起碼從長壽這個維度來看,過量的運動是不利的。
世界上的運動健將和體育明星,他們並不長壽,短時間過量運動造成猝死,短命的事例也很多。
(中國排球國手朱剛2001年運動性猝死引起過轟動)
那麼,靜止不動是不是就能延長壽命了?當然不是。
雖然說,不運動會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但是與之相關的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肥胖以及肥胖並發症也會導致衰老,加速死亡。
說白了,光吃不動,肯定不健康,經常瘋狂運動,也不健康,適量運動才是延緩衰老,增加壽命的有效方法。
自由基這條過了,接下來咱們談談身體的發電站——線粒體,這個人體的發電站經常被忽視,其實它也是會「過勞死」的!
線粒體老化理論
線粒體主要負責製造能量,因此經常被稱為細胞的發電站,沒有它,人就無能了,哦,不,是「無能量」了。
這一形容很貼切,而且具有雙重含義。
我們建造發電廠一方面提供能量,另一方面也不是毫無問題,因為會產生不希望的廢料和有害物質。
就像鋸木頭時產生的木屑一樣,線粒體也是一樣:能量生成是一件高度複雜的事,完全不污染環境是不可能的。
線粒體生成能量的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就是我們很熟悉的自由基。
另外,線粒體同樣也會老化,就像工廠里那些工作年限比較久的機器,它們只能生成很少的能量,卻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自由基。
這就又產生了典型的惡性循環,衰老的線粒體產生更多的自由基,更多的自由基又使線粒體更快的老化。
最好的遏制自由基的方法,還是改變飲食,容易讓人衰老,產生自由基的食物是米面糖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相關閱讀→看完這篇,我們都可能活到100歲…….
還有,運動要適度,理由就是前面所說的:毒物興奮效應。
在腦部也是如此,因為除了肌細胞,腦細胞消耗能量最多,腦細胞完全以這種特殊方式從額外新增的線粒體中受益,所以身體運動的同時,也在訓練大腦。
生長與衰老理論
今天的最後一條:生長與衰老理論。
在大自然中,我們看到不同物種中,體型更大的物種比體型較小的物種擁有更長的壽命。
例如,大象、鯨魚、狗比老鼠、田鼠活得更長,同樣,老鼠們的壽命也遠超蒼蠅和蠕蟲數年。
但是,在同一物種中,較小體型的物種活得更長。
女性,平均比男性小,活得更長,在男性中,矮個子的人壽命更長(這是經科學證實的)。
這也讓人不禁思考:衰老可能並不是刻意安排的,促使生物體生長的要素,也會促使它老去。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汽車發動機轉速非常快,你可以達到很高的速度,但繼續加速發動機也會導致疲勞。
人類亦如此,在青年時期,我們需要快速成長,然而,在中老年,這種高生長可能會導致過早衰老。
反之,低生長有可能延緩衰老,大象、女性、矮個子的長壽,都有可能是因為生長過程較慢。
→寒冷促進長壽
在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的極寒海域,生活這一種叫做格林蘭的鯊魚,其壽命長達400多年,北極蛤蜊壽命甚至長達500年。
也許在這些海洋生物祖先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莫屬南極玻璃海綿,在極寒水域中它可存活超過1萬年之久。
當然啦,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類也是如此。
據統計,生活在寒帶的人平均壽命,能比生活在熱帶的人長壽10~30歲!可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到了一個極好的例子——東北的大米,一年一熟,在往南一年兩熟,到了海南一年都要三熟了。
這說明了什麼?氣候越冷的地方生長期越長,成熟的越晚,壽命也就越長。
這個理論可以聯想很多,冬泳的人,是不是可能更長壽?冬天的暖氣,會不會對壽命有影響?在身體可以抗住的基礎上,冬天是不是也可以不要穿太多?
已經有很多研究發現,受冷有很多健康的積極意義,比如說增加棕色脂肪的合成。相關閱讀→傳說中,這樣可以燃燒脂肪,看完想在家門口開個SPA…
關鍵的瘦龍說
我們都會變老,唯一不變老的方式可能就是:英年早逝。
想英年早逝的方法很多,大吃大喝,不注意飲食,抽煙熬夜,放縱濫交,心態不平和,過分計較。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大部分人的心理都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現在社會,很多人喜歡炫富,但是,真正的炫富不是家里的別墅,豪車,而是:你比同齡人年輕十幾歲,你更開心,幸福,健康,沒有疾病的困擾。
其實,長壽和抗衰老,抵抗的不是年齡,更多的是抵抗疾病,只有遠離各種疾病,才能更加長壽。
21世紀最影響壽命的疾病中,位列第一的就是心血管疾病,第二是癌症,其次就是糖尿病導致的各種代謝性疾病;
還有一系列的其他病症,雖然不會馬上導致死亡,但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易導致骨折的骨質疏松,或者伴隨疼痛、關節僵硬的變形性關節炎;
最後還有一個「21世紀的瘟神」——阿爾茲海默症,即老年癡呆,記憶的逐漸喪失帶來的不僅是身體損傷,而更多的是造成整個人格、精神的損失,這樣活著已經失去了意義,這對患者是可怕的命運,對其家屬來說也是悲劇。
這幾類疾病雖然完全不同的,但卻有一個壓倒性的共同風險因素,即人類年齡的增長。
俗話說,年輕時候可以瘋狂作,老了才是你買單的日子。
科學在發展,許多企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抗衰老項目,Google就悄咪咪的砸了15個億(美元),啟動了一項名為『消滅死亡』的宏偉項目。相關閱讀:Google砸了15億,發現『長壽基因』竟然不存在….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衰老是命運,但現在它是一個可塑的過程,說不定,有一天,人類的壽命真的可以大大提升。
當然,長壽不是讓人奄奄一息,臥病在床,而是健康的,快樂的長壽。
我們期待未來真正的抗衰老技術出現,但現在,為了讓自己保持年輕,以及更健康地老去能做什麼呢?
首先,開始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健康良性循環的開始。
注意營養,同時熱量不要過量,才不會肥胖;
不肥胖才會精力充沛,精力充沛才會有運動的欲望;
適量的運動,沒有其他不良習慣,抽煙喝酒熬夜。
才能保持一個健康,年輕的狀態,才能健康的老去。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人性太複雜,我們需要的太多,很容易進入惡性循環,所以,大部分年輕人都在糟蹋自己的身體。
健康長壽,需要慢慢調整自己的狀態,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才能一點點改變。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