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鎮痛周 | 「甜蜜」的痛——糖尿病痛性神經病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鎮痛周 | 「甜蜜」的痛——糖尿病痛性神經病 健康 第1張

凌晨,患者再次被雙下肢針刺樣劇痛驚醒。夜晚已變成他最恐懼的時間,因為他已很久沒有睡過整晚的覺了,每天不足三小時的睡眠,像是躺在「老虎凳」上煎熬,患者苦笑的描述著。醫生給他的診斷是:糖尿病並發症——糖尿病痛性神經病。那麼什麼是糖尿病痛性神經病呢?

首先,長期的高血糖是導致神經病變的主要原因。痛性周圍神經病疼痛症狀表現為:隱匿起病,下肢遠端先出現,對稱的,多為夜間發作,患者會描述為刺痛,麻痛,深部痛,類似於電擊或灼燒。糖尿病痛性神經病的患病率約為7%~20%,占全部糖尿病神經病變病例的10%~32%。糖尿病病史越長,血糖控制越差,患者越容易發生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糖尿病病史長達20年的患者中,有半數以上出現痛性神經病變。由於以疼痛為典型症狀,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患者日常行為如行走、持物等能力下降,影響正常活動;夜間疼痛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慢性頑固性持續疼痛還會導致嚴重抑鬱、焦慮並影響血糖控制。

中國鎮痛周 | 「甜蜜」的痛——糖尿病痛性神經病 健康 第2張

在診斷該病時,首先要有明確的糖尿病史以及神經內科的專業檢查(踝反射、針刺痛覺、震動覺、壓力覺、溫度覺)及神經肌電圖的檢查,結合臨床症狀進行確診。診斷為排除性診斷,在臨床治療前須詳細詢問病史,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感覺神經病變後方可考慮。

一旦確診了糖尿病痛性周圍神經病就應該積極地採取措施進行治療:

1、血糖控制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預防I型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發生,並能延緩神經病變進展,但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這方面的證據不足。此外,良好的血糖控制和減少血糖波動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狀。

2、全身用藥

神經病理性疼痛常常伴有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和各種功能的受損,患者要想恢復到最佳狀態,必須同時處理好慢性疼痛、睡眠障礙、焦慮或抑鬱這三方面因素。 為此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在2011年發布的PDPN治療指南推薦的藥物包括抗驚厥藥、抗抑鬱藥及鎮痛藥物。

3、局部用藥

主要用於疼痛部位相對比較局限的情況。如硝酸異山梨酯噴霧劑、三硝酸甘油酯貼膜劑可使患者的局部疼痛及燒灼感得到減輕;辣椒素可減少疼痛物質的釋放;局部應用5%的利多卡因貼片也可緩解疼痛症狀。

中國鎮痛周 | 「甜蜜」的痛——糖尿病痛性神經病 健康 第3張

4、微創介入治療

這方面治療是疼痛科醫生的強項。在影像學設備的引導下(如B超、C型臂、CT等)進行交感神經的阻滯,擴張下肢血管改善肢體遠端的循環,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如果效果佳,則可以將交感神經進行一段時間的毀損,使肢體遠端的循環持續得到改善。另外,脊髓電刺激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治療方法,其長期有效率可達50%以上。

5、非藥物治療

(1) 物理治療:經皮電刺激、針灸、紅外照射、雷射、電磁場、指壓按摩等方法可以改善疼痛,但普遍療效還待進一步驗證。

(2) 患者教育:臨床醫生應向患者強調定期運動的重要性。這不僅可以改善患者血糖、血脂及血壓水平,還可預防神經病變的發生、發展。研究顯示,與沒有任何運動的患者相比,每周至少運動4h的個體運動和感覺神經病變發病率明顯降低。當結合力量訓練時,疼痛和神經性症狀顯著減少。

6、心理支持:神經細胞的修復需要緩慢的過程,應耐心配合治療,放鬆心情尤為重要。

7、足部護理:由於神經病變導致足部發生感覺的異常或缺失,容易造成足部的損傷以至發展為糖尿病足。因此每日檢查足部,定期門診復查也是必不可缺的。

作者:疼痛診療中心 華震

編輯製作:宣傳處 賀鵬